第103章 风气、宅基地

1982年的春天并不太平。

乐清县“打倒组”进驻了柳市镇,他们来的目的是为了这里的几个“大王”。

30岁出头的胡金林是第一个被叫去问话的,他是柳市镇上第一批做电器元件生意的,先是做量具、标准件的小生意,后来开了一间“向阳五金电器门市部”。

胡金林的很多电器原料都是通过各种手段从国营企业那里搞到的,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卖给沪上、灵波一带的国营企业。

到1981年,他的营业额已有120万元,是远近有名的老板了。

当时,柳市镇的小电器行业已渐渐成规模,大大小小的电器作坊有300家左右,胡金林是最出名的一个,因而被称为“电机大王”。

胡金林第一个被叫去谈话。

负责“打投组”的组长是他熟人的熟人,所以一开始询问的语气让胡金林有一种只是随便问问的错觉,好像并不太严重。胡金林就说自己做生意是如何如何辛苦、一向遵纪守法、生产出来的产品非常受顾客欢迎。

尽管当天应对的轻松,但第二天清早,胡金林还是主动提着一皮袋总计六万块的现金找到工作组,补上了他欠缴的17个月的税款。

缴完了税款,胡金林以为这回应该没他什么事了。

可过了春节,柳市镇的空气中并没有因为过节多出欢快的氛围,大街上开始挂横幅,“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行为”,已经有三四年没有响过的大喇叭又轰轰地叫了起来。

胡金林觉得事情不对头,索性店门一关,生意先不做了,出去避避风头。他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跑遍了全国各地去旅游散心。

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柳市镇的个体工商户们个个都人心惶惶。

情知事情不妙的胡金林并没有回到柳市镇,两个月之后,他成了公an部门的通缉对象。

与他同时造此命运的还有柳市镇的其他七位工商户,加上胡金林,合称“八大王”,这就是轰动全国的“八大王事件”。

这次政策的转向直接把国内原本刚要兴起的工商业打回了原型,直到87年之后才渐渐恢复元气。

韩兆军看着前两天的《奉城日报》,自从何平要求队里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要参加夜校之后,队里的学习风气明显比以前强了很多,原本只是为了人才宿舍配备的阅读室排上了用场,很多在镇上订的报刊杂志脱离了之前无人问津的境地。

韩兆军作为养鸡场场长自然要给队里的人带一个好头,不仅在夜校学习格外认真,还订阅了好几份报纸、杂志,这点钱对他的收入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韩屯订报纸杂志的现在不光是韩兆军,还有大队、养鸡场、养猪场、何平家……

公社邮局的阚立军现在每天都要给来韩屯送报纸、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