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得如此神物,若是不种岂不是报遣天物。”陈登回过神来,赶忙说道。
陈登是徐州的大管家,粮草方面一直都是陈登在管。若是土豆和红薯在徐州种上那么一两季,徐州以后还担心个什么粮食。
“主公,莫急。”
“先让我们商量一下对策。”刘伯温也开口说道。
刘伯温这边话音刚落,便看到四人交头接耳的交流起来。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别说在做的四人都是各个时代的妖孽,一个个智商都是爆表的存在。
四个人交头接耳的讨论着,围绕着的话题也基本都是怎么在大批量普及新式粮种的同时做好保密工作。四人讨论的要点,也正是这个保密工作如何做。
正所谓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而且要大批量种植土豆,红薯必然需要大量的百姓,如何保密就更加是难上加难了。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四人各自说出自己的看法,一个接着一个的方案被提出,然后又被否决掉。四人一直从正午时分,讨论到了傍晚,这才总算提出了一个还算完善的方案。
看着手中四人提出的方案,李辰不由的觉得有点眼熟。没错,这个方案居然有点类似前世那个特殊时代的农村工分制度。
东汉三国时期的屯田制度,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军屯一种是民屯。民屯自然就是百姓种田,而这军屯则是要士兵在没有战事的时候是种田。
军屯制度在徐州是没有实施的,李辰走的是精兵制。也就是说士兵即便是没有战事的时候,也要每天训练,自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屯田这种事情。
不走军屯路线的话,那么就只能让百姓去种植土豆和红薯。但是百姓的忠诚度是个很大的问题,想要不泄密很难。
也正是在这种制度下,刘伯温四人集思广益想出了一种庄田制。何为庄田制,便是将整个村庄的田地全部划归到一起。然后统一种植红薯和土豆,所有种植红薯和土豆的田地免除赋税不说,而且由官府保证每亩良田给三百斤的粮食。即便是遇到灾年,若是产量不足三百斤,也由官府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