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他不动声色,将这个线索输入到自己的私人数据模型中。

相当于是一个格外加密的实验模型。

就好比是一个私人电脑,没有连接外网。

相对要安全得多。

有了这个线索,阿星就可以多一道推演,就是对手为何会格外关注这个数据块?

是不相信程序吗?

显然不是。

他们也想快过阿星。

双方在比谁的推演速度更快。

只有速度快,才能够给干预数据推演带来更多的时间。

有了时间,就可以做手脚。

把对手往死路上带。

数据战争的本质就是如此,就是看谁更快、更准确。

阿星还是用一道加密的私人信号通道给阿莱迪传递了一条信息:

“杂音者”露出马脚了,他们在人工查阅警戒阙值下的数据块,从痕迹上判断,他们跟我们一样,处在这栋大楼里。

很快,阿莱迪回复:

不动声色,提前预判。

与此同时,安保部门已经开始暗中行动了。

这栋总部大楼之中竟然会有监控死角存在,真是令人不安。

世界在此刻被分割成了若干个空间积木,共同搭建起了眼下虚假的和谐。

只有民众,依然在看着直播,享受着身处高维的幸福感。

果然,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直到米豆拿起了大提琴,演奏出一段旋律的时候,民众开始趋向安静。

没错,直播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的公众情绪转折在这刻出现了。

民众变得理性起来,而理性的前提,竟然是基于感性。

对绝大多数的民众而言,这是他们人生之中的第一次,第一次亲眼目睹,人的演奏。

原来,音乐是这么诞生出来的,真是不可思议。

人们已经习惯了程序给予,习惯了科技喂养,没有想过主动生产。

米豆因为能够做到绝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情,从而变得价值感跃升起来。

因为价值感的跃升,米豆顿时由之前被俯瞰的对象,朝被仰视的方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