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婶期待的目光下,白梧桐端起碗,用勺子喝了一口汤。
倏地,她抬起头,毫不夸张地道:“婶子这鸡汤的手艺,不去开饭店真是可惜了。”
杨婶听白梧桐的夸奖,立马道:“还是这猴头菇好,就是可惜,森林里都少有发现。”
“要是多些就好了,要是多些,我还真想开个鸡汤馆子,肯定能当成祖传手艺传下去。”
在现代,无论是再怎么珍惜的蘑菇,人类都成功进行了培育,像猴头菇一亩地能产出五百斤。
白梧桐忽然就有了让大家建大棚养殖蘑菇的想法。
之前她也想过建大棚,但建造大棚需要大棚膜,大棚膜是塑料材质的,暂且还没有搞出机器提炼塑料,毕竟白梧桐再怎么聪明,也只是个文科生,有图纸也得使劲研究才能攻克一点点。
没有塑料,其实还有其他的办法能够建造大棚。
就比如华国的古代宫廷或是达官贵人,会专门建造暖房,一天二十四小时命人烧柴保持暖房的温度,让暖房里种植的植物得以生长。
也有过专门建造的玻璃房,利用光线升温,种植蔬菜的历史记载。
不过,无论是暖房还是玻璃房里植物,普通老百姓想吃都无异于在做梦。
白梧桐提供的技术,玻璃的成本虽然降下来了,想要建造玻璃房也是不可能,一来玻璃房极为容易被破坏,尤其是这里靠近海边儿,万一是台风天气,玻璃碎了,整个玻璃房也会毁之于但,而且,成本到底也不算太低。
但蘑菇和蔬菜的生长习性不一样,它需要的阳光不多,只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有良好的菌包和菌种,即便是一个简陋的菇棚,没有大棚膜,也能够种植出高产的蘑菇。
想要冬天吃上大量新鲜的蘑菇,完全不是梦。
白梧桐一边喝汤一边在空间电脑里查找关于培育菌种的资料,一碗汤过后,她看懂了。
只要将食用菌从混杂的生物中,单独地分解出来,然后再进行纯化发育,就能得到纯菌种。
将纯菌种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大量的生长和繁殖,就能培育出蘑菇。
每个蘑菇的培育办法稍有不同,但基础原理还是一样的。
白梧桐放下筷子,勾起嘴角,对杨婶道:“我们可以自己种蘑菇。”
关于蘑菇的种植,杨婶也听说过的,用一把斧头将一颗树砍倒,然后在上面划痕,过不了多久,香菇就会从树皮上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