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城静枫不由想起历史中有个穷苦的年代,外来的科技都是好的,甚至还专门有一个词来形容那种现象——崇洋媚外。
国外的东西都是好的,国外的月亮都是圆的。
虽然生在22世纪的她,完全无法理解这到底是怎么样一种奇怪的心理,但是也完全不妨碍她举一反三。
若是能让达官贵族们形成类似的思想,以家里用电器为傲,再来一两个人带头,效果应该还不错。
城静枫简单的说了一下,最后总结道:“到时候不管是真的为了生活方便,还是为了面子比拼,电器一旦用上了,下人肯定就用不上原来那么多了。”
魏定也道:“此事牵连甚广,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地方富商,家中多多少少都养了一些家奴,一牵则动全身。”
城静枫笑道:“温水煮青蛙,我最拿手了,现在锅温水青蛙小火都备好了,没有不成功的理由,二人世界,不聊其他人了,我们自己享受。”
魏定也感觉在这个屋子里,环境是前所未有的舒适,身体也是无比的放松。
心爱之人在眼前,也突然不想再去想别的了。
长夜漫漫,星星点灯。
接电入户,购买家用电器,在现在看来所需钱财不小,并不是普通人家就能承担的起的。
在有了改变古代奴隶制的想法后,城静枫将电器厂的出厂安排也做了修改。
高端线做更精美的外壳包装,设计几个看似有用,但是并不用改内部结构的功能,然后将价格提高。
其余面向大众市场的,则是还沿用了之前简谱大气的外观。
果不其然,真正愿意负担这一笔费用来接电入户的,大多都是达官贵族,或是家中富足的商户。
自从开放了京城的接电入户,京城夜晚的光亮,也多了不少。
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是高端市场的居家好物。
基本全是城静枫布置在自己宫殿中的电器,只是没有精心设计与环境融合的原始模样。
第一批出售的电器,顿时引起了所有达官贵族的喜爱。
“我喜欢这个电风扇,赏景我就爱有风拂过的感觉,放在花园里,树影摇曳,花瓣飘飘,作诗的灵感都蹭蹭蹭的往外冒。”
“这个空调才真厉害,全天开着,能保证屋子里一直是一个温度,特别适合书房办公,我书房就不乐意别人进。”
“我倒是觉得这个电动滑板不错,站上去整个人衣衫飘飘,感觉有种风仙道骨的感觉,还能省力,就是不方便在百姓多的地方用。”
个人有个人的偏好。
但是能调节屋内温度,还能时时和屋外通风换气的空调,在这个即将迈入夏天的季节,确实是最受欢迎的。
第一批库存放完的时候,大家还没有太大的感觉。
当天气越来越炎热之后,这种供不应求的气氛,就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乌彭越这边,更是接到了许多官员的请求。
“家中妻儿实在是苦夏,到了天热的时候,连饭都吃不下,往年没有办法也就算了,但是今年难得有办法,我实在是不忍心,乌兄可能卖我个人情,我必铭记在心。”
“这空调当真没有多的了,下一次生产出来是什么时候?乌老弟能否给老哥哥我留一台?”
各种不同的花样轮番袭来,乌彭越起初还能一个个耐心解释。
到了最后,就变成果断拒绝——我也不清楚,不知道,不确定。
在京城达官贵族,或是富商中,若是谁家能有一台空调,定能引来众人艳羡的目光。
不管是举办宴会,还是请相熟的姐妹来喝下午茶,都很有面子。
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踩着被太阳烤得火热的地面,即使有人撑伞,甚至马车中摆了冰盆,基本也无济于事。
不管是外出或者是归家,都是一件无比受罪的事情,汗水无可避免的打湿衣衫,整个人都被火热笼罩
燥热仿佛已经渗透进了每一寸空气中,带着被烤得焦灼扭曲的空气,带着粘腻的汗水,和挥之不去的燥意。
若是这时能往空调房中一站,一股如从冰凉的雪山上吹过来的凉风,瞬间冰冻住所有的燥热和粘腻。
清凉的温柔的安抚每一寸肌肤,神清气爽,暑意全消。
所有体验过这种快乐和愉悦的人,都给出极高的评价。
“这是冰盆比不上的。”
“我呆了一下午,看见外面还没有落山的太阳,真的是一步也不像迈出门去。”
“怎么这次又只出了五台,等到抢到了,岂不是夏天都过去了。”
尤其是能上朝的朝臣,在金銮殿一上朝就是一两个时辰,离开的时候往往又是正中午最热的时间段。
那种一下子从清凉冰润的环境离开的感觉,仿佛脱了水的鱼儿,连呼吸都是难受的。
和空调一样受欢迎的电器也还有许多,基本上也成为了达官贵族家中必备家具。
供不应求,热火朝天,抢着要买,拥有的人会感觉很有面子。
几个点差不多都有了。
城静枫看差不多了,于是又筹备了一期报刊。
专门挑选一些文人大儒写的诗歌文章,有热情奔放的,有含蓄委婉的。
谁说报纸只能用来控制舆论、安抚民心?对朝中大臣和显贵,也依旧有效。
震慑人心的产品、悄无声息的供需关系控制、报纸上的宣传,一种独特的氛围慢慢开始形成。
家中奴仆成群的达官贵族、豪门富商等人,意识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
随着另外几个水力发电站的竣工和投入使用,电器厂出品的电器也越来越多。
电动滑板、电动三轮车、电热水壶、洗衣机、电冰箱、小台灯……
已经步入仕途,在各个岗位发光发热的英才班的学子们,也都有各种不同的小发明。
水热毯、电动剃须刀、电铃等等各种功能的小电器也纷纷问世。
有的人用它们来改善生活品质,有的人用他们来经营自己的人脉,也有的商人利用这些电器更好的赚钱。
李四娘增进的设想成为现实,纺织厂通上了电,生产速度变快,效率变高,各种布料成衣都更便宜了。
各类电动农具的出现,虽然暂时是集体向官府租借使用,但是也让种植面积变得更大,粮食总产量上升,更是解放了许多劳动力。
曾经在报纸上出现过的东西,都慢慢的变成现实。
整个桦国,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