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呛人的煤烟在过凉水后被收集起来,流出了亮晶晶的油。
再后来,连剩下的烟都被泥煤吸收了,变成了肥田的宝物。
再再后来,还多了琉璃窑,那烧出的东西,简直巧夺天工。
他们的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从以前连饭都不敢吃饱,到现在,每日能让家里沾些荤腥,简直是从前的他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
这主户是什么神仙啊……
正寻思着,他家媳妇已经端着大陶碗,给他送来午食。
三个大白炊饼,配着腌菜,还有一片油亮的肥肉,还有……
“这是什么东西?”张松疑惑地从其中挑出一片暗绿色东西,目露怀疑。
“主家铺里新送来的海货,说是叫海草,一斤三十文,能吃,还给每户买肉的都送一片,我这便煮了,我吃着有盐味,就给你送来。”他媳妇飞快说完,又期盼道,“快尝尝。”
家里男人做的是力气活,得吃盐,不然就没力气。
张松点头,夹了一片,细细嚼了,道:“还挺能嚼,你也试试。”
说着,夹了一片给她。
“还行!”他媳妇吃了,带上笑意,“你快吃,我还要去洗毛,你回来记得带碗。”
张松用力点头,看着媳妇离开,嘿嘿笑了两声,三两口啃完一个炊饼,又嚼起了那海草。
“张松。”旁边突然有人唤他。
张松抬头一看是陈老,便站了起来。
“张松,听说你识字?”陈老上下打量着他,沉声问。
“对,认得几个。”张松立刻道。
“嗯,主户要新建一个大窑,准备挑一个当大窑管,让我选几个人去,我看你干活卖力,还能识字,也许能成……”
“哎,那可真谢谢您了!”张松狂喜,“我一定把这事做好,您就放心吧……”
大窑啊,那可不只是一个炼焦窑,而是包括了洗煤池、冷油池、蒸油池、化肥泥的一整个窑群,是可以直接给山水姑娘当手下的职位!
当上这么个大窑主,将来一定会被重用的!
“我还没说完,这新窑啊,不在这里,在一百多里外一个叫日照镇的地方……”
“啥?”张松一时懵了。
“在一百多里外,新建一个大窑,你去不去?”陈老眯起了眼睛。
“去!当然去!”张松吼了出来。
一百多里外又如何,这样的花钱的大窑,怎么可能只有窑,那肯定是一个新的庄子,这么好的机会,傻子才不去。
-
“为什么要在这里建窑?”种彦崇困惑。
“因为这里离海边近。”赵士程正在埋头画图,“现在咱们又是玻璃,又是洗羊毛,对碱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得培养一些人手,为将来做准备。”
密州城的位置虽然不错,但离海边毕竟还是有一些距离,古代没有河运时的运输条件,那真是太坑了,所以,他决定在旁边不远处,新建一个工坊,本来有市舶司所在的青岛地理位置更加优秀,可惜那里太引人注目了,不但有朝廷的严密管制,还有各国侨居商人的眼线。
相反,日照镇的位置就不错,海面冬季不结冰,离市舶司也很近,南边数百里就是沂水和泗水,都是可以连接内陆京杭水系的北方水系。
以前赵士程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古代人不用咸鱼来代替食盐,现在才知道,这一点漏洞早在战国时期就被挡住——朝廷规定,腌鱼的盐必须在朝廷指定的地方卖,坚决禁止自己烧海煮盐腌鱼。
而密州的小盐户们,都必须把盐卖给朝廷,由朝廷专卖,而密州的盗匪,大多都是私盐贩子,他们装备精良,平时是良民,一但朝廷要严打私盐了,就能摇身一变化为盗匪——看来山东民风彪悍,不是没有历史原因的。
关键是,在那边建窑,直接把海水过滤一下,就可以用来生产碱。
索尔维制碱法并不难,海水蒸发过滤得饱和食盐水,注入炼焦时生成的氨气成为氨盐水。
石灰石煅烧会释出的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通入氨盐水中就能得到碳酸氢钠——基本上到了这步,就算成功了,过滤后煅烧便能得到纯碱。
过滤后的母液里含有氯化氨,这东西既是农业中的速效氮素化学肥料,又能用作染布的助染剂,如果加入石灰乳并蒸馏,还可以回收氨循环使用制碱。
化学就是这样的学科,开始时有点困难,但只要一个个的天赋树点出来,上游下游,那产品就都是神器。
这种办法依靠的就是便宜量大的盐水,而如今朝廷里对盐是严格管制的,私下卖盐就是大罪,哪怕他是宗室,也免不了要吃排头。他也不可能专门卖盐来做碱,且不说成本问题——把盐煮出来再重新化成盐水,何必多这个步骤,以如今盐业那水平,和没有过滤真没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