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不孝者,有才亦不举

“只可惜,我们此前没有考察其品性,不知其乃不孝之人!”

说到这里,陈温不由摇头叹息。

周琦心中起疑,问道:“孤闻院长此前所言,王会私德有亏、不遵孝道乃是被人举报。”

“难道王会被举报之前,书院内诸位先生与之相处这么久,都没有发现其品德有亏吗?”

陈温叹道:“只怪此人实在太能隐藏,这才让诸位先生没有看穿其本质。”

周琦说到这里,却是有些不信。

一个人的性格可以隐藏一时,但只要朝夕相处久了,是什么样的本性就很容易就暴露出来。

如果对方能够始终隐藏自己的本性,反而会是非常可怕的人物。

周琦说道:“陈院长能具体说说王会所谓的品德有亏、不遵孝道吗?”

陈温叹道:“主公初定庐江之际,自北方涌来了许多难民,王会便是其一。”

“王会携带母亲与妻子逃难而来,当时官府对于安置难民的政策,尚且不及现如今完善,庐江郡也没有现在的富庶。”

“因此,许多难民未能得到妥善安置,出现了许多人熬不过冬天,被冻死或者饿死之事,王会一家便是如此。”

说到这里,陈温脸上露出了恨其不争的神色,继续说道:“我朝以孝治天下。”

“这王会与其妻子皆有果腹之物得以活命,熬到了次年官府发放救济粮,唯有其母却被活生生饿死。”

“此等事情,王会才开始一直隐瞒不报,直到即将完成学业之际,才被人举报到了书院。”

周琦问道:“可曾调查过,是否确有此事?”

陈温叹道:“如此好苗子,书院自然也不愿意轻易放弃,因此前往王会家中,探访其邻居,发现确有其事啊。”

“坐视母亲饿死,自己却与妻子活了下来,此时大不孝之举,简直天理难容,庐江书院岂能容他,就将王会逐出了书院。”

周琦又与陈温聊了许久,最终辞别了庐江书院。

此番前来拜会陈温以及书院里面的先生,周琦只带了戏志才以及典韦,却把周瑜留在了家中,令其好生侍奉母亲。

几人下山以后,周琦忽然问道:“对于王会这件事情,你二人有何看法?”

典韦却是冷哼道:“此等忤逆不孝之徒,幸好提前被人揭露了真面目,否则以后果真出去当官,岂不会祸害一地百姓?”

<div class="contentadv"> 这个时代对于官员的要求,品德高于才学。

典韦虽然勇猛善战,杀人不计其数,却也是个至孝之人。

若典韦处于王会那种境地,哪怕自己与妻子全部饿死,也必然会让自己母亲有口饭吃。

因此,典韦在得知了王会饿死母亲的事迹以后,才会感到如此愤慨。

周琦不置可否,又看向戏志才,问道:“军师以为如何?”

戏志才却是沉吟许久,才开口道:“先不谈王会此人品德如何,我反而觉得举报之事颇有蹊跷。”

周琦闻言,不由微微一笑,道:“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王会不孝之事,早不被人举报,晚不被人举报,偏偏是学业快要完成的时候,被人举报到了书院。

这种事情若说没有猫腻,周琦打死都不会相信。

如今周琦的治下,大致还是延续了东汉时期的察举制,只不过周琦本人并不拘泥于此提拔人才。

但是对于各郡县的普通读书人而言,被举荐成为孝廉、茂才,却仍旧是唯一的上升通道。

按照王会在书院的表现,若是没有意外,等到其学业完成以后,因为优异的成绩,必然会被书院夫子们极力举荐。

虽说庐江书院的举荐名额不少,但相比起那数量众多的学子,名额却仍旧十分稀缺。

王会若出身世家,能够拿到举荐名额,别人自然也无话可说。

怪只怪。

王会出身不好,甚至连表字都没有,反而因为才华横溢,而得到夫子们的青睐。

如此一来,自然会引人眼红,这才有了举报王会不孝的事情发生。

王会因为忤逆不孝被逐出书院,不仅能够剔除众多世家子弟的眼中钉,也能空出一个举荐的名额,可谓是一箭双雕。

以周琦对于政治的敏感性,很快就想到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