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周琦又启用了吴懿、许靖、阴化等东州人氏,让他们与益州士人相互制衡。
不仅如此。
周琦将巴郡一分为三,分成了巴郡、巴西、巴东三郡,任命周瑜为巴郡太守,李严为巴东郡守,吴懿为巴西郡守,魏延为广汉郡守,霍峻为键位郡守,项弘为南中都督,法正佐之。
如此一来。
益州汇聚了周琦的本族、元从心腹、荆州派系、东州派系以及益州本土士人,而且他们治理的地方犬牙交错,相互制衡。
如此安排,周琦可谓费尽了心力,能够保证各方势力之间的平衡。
就算周琦以后离开了益州,有这些人在此,也能确保益州的稳定。
至于严颜、吴班、陈实、冷苞、邓贤、黎景、王澹、孟彪等诸多将领,周琦却是打算平定益州以后,将他们带到襄阳。
周琦大刀阔斧的对益州进行改革,仅仅三月时间,几乎彻底平定了益州北部。
只不过,益州南部,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南中区域,包含了后世的云南、贵州以及四川等地,局势却有些微妙。
益州南部,很多地方都是尚未开发崇山峻岭,虽然地域广袤,汉人占比却不足一半,大多都是各个蛮族部落。
这些部落,名义上早就依附大汉,很多时候却不听朝廷诏令。
纵然是刘璋父子在位期间,也未能真正掌控这些地方,很多时候只是睁只眼闭只眼。
直到历史上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屡败蛮人,七擒孟获,恩威并施,才彻底平定了南中,让广袤的南中各郡成为了蜀汉坚实的后方。
却说南中区域,这里山林密布,地广人稀,且以南蛮人为主,益州郡内有一大姓雍,恩信著于南土,在南蛮众多部落中都颇有威望。
雍氏祖先乃是雍齿。
说起雍齿,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但此人的确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不过却属于这段佳话中的配角。
却说刘邦平定天下以后,只封赏了二十多位大功臣,其余众臣却因为彼此争功的缘故,迟迟未能定下封赏,以致许多人心生疑虑,担心刘邦只封赏亲善之人,却会杀死那些与其有间隙、仇怨的臣子,以致众多将官起了二心。
刘邦得知消息以后心中惊恐,于是向张良问计,张良先是询问麾下诸将之中刘邦最痛恨谁,刘邦毫不犹豫的说道:“雍齿与我有宿怨,我原想杀掉他,却其功劳甚多,所以不忍。”
<div class="contentadv"> 张良道:“陛下只需重赏雍齿,其余诸将必然疑虑尽除!”
刘邦从其言,大摆宴席册封雍齿为什邡侯,并给予极重赏赐,诸将见刘邦素来记恨的雍齿都受此重赏。自然疑虑尽除。
雍齿也成为了西汉开国功臣中少数得以善终者,死后还被封为肃侯,其子孙后代扎根南中之地数百年,已经成为本地豪族。
雍氏家主雍闿[kǎi],无论益州高官还是南方诸蛮,都要给其几分薄面,自然也有远大抱负。
奈何自刘焉入蜀以来,就重用东州人氏打压益州本地豪强,雍氏自然也属于打压之列,直到刘备入蜀以后,雍闿[kǎi]都没有受到重用,心中本就满腹怨气。
赵韪素与雍闿相交甚密,此番起兵反叛刘璋,雍闿就率军起义,与之呼应。
及至赵韪投降周琦,复又反叛以后,就秘密派人送信给雍闿,让其联络南中八大家族,以及各路蛮族首领,准备抵御荆州军。
赵韪深知,周琦并非刘璋所能比拟,纵然定下了万全之策打算拿下巴郡,却也担心中间出了什么幺蛾子,这才暗中派遣心腹联络雍闿。
此事,就连陈实都不知晓。
雍闿得到赵韪的书信以后,当即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就开始联络南中八大家族。
所谓南中八大家族,分别是焦、雍、娄、爨、孟、量、毛、李八大姓氏,他们都是汉人,大多有着数百年的历史,繁衍的族人不计其数,族人更是遍布南中各地,乃是妥妥的南中豪族,影响力远远超过官府。
雍闿出自雍氏,李恢出自李氏,李恢的姑丈爨习,就连被许多人误以为蛮人首领的孟获,都是出自孟氏。
《三国志》并未记载与孟获有关的事迹,《华阳国志》、《汉晋春秋》之中却有记载,只说“孟获者,为夷、汉所服”。
以这个时代汉人的优越感,若孟获乃是蛮人,显然那不可能让汉人敬服。
相反,若孟获出身孟氏此等豪族,也就说得过去了。
由于这些豪族在南中居住数百年,比朝廷以及官府更了解如何与蛮人各部落打交道,有时候故意施恩于蛮族,因此得到蛮人的敬服也并不奇怪。
就好比董卓、盖勋、马腾、韩遂等人,虽然都是汉人,却也深得羌人敬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