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调兵遣将,兵分三路

他并没有与众人争辩,直到他们义愤填膺的全都表明态度以后,才不慌不忙的对着周琦说道:“主公初定益州,局势未稳,人心未附,此时当以安民修养为主,不宜妄动刀兵。”

“且南中山林密布,毒虫猛兽横行,主公所带荆州兵马,擅长山林战者并不多,贸然兴兵南征,恐怕会有重大伤亡,颇为不妥。”

“主公当先休养生息,再从扬州征召山越,巴地征召巴人,将之编伍成军。”

“山越、巴人皆擅山林野战,纵然南中乃是不毛之地,有了这些人随行,南中叛军亦不足为惧也。”

王商闻言,却是反驳道:“此言差矣。”

“益州军中,多有擅长山林战者,主公可以从中挑选精悍能战之士,何须千里迢迢从扬州征调山越之兵?”

法正却是冷笑道:“益州军备松弛,士卒缺乏训练,不遵号令。”

“且此前益州士卒,多为赵韪部下。”

“彼新降不久,岂能委以重任南下平叛?”

法正这番话,可谓是非常不给王商面子,对方却也无法反驳。

赵韪被杀之事,的确引得许多益州士卒心中不安,只是碍于徐庶、严颜、吴懿看管甚严,这才没有人胆敢反叛。

周琦初得益州,尚未施恩于人,民心未附。

若强行让这些人南下平叛,难保士卒不会哗变,最终投了南中叛军。

反观扬州山越,虽然被迫迁入山下,生活却越来越好,对于周琦不仅没有怨恨,反而感恩戴德。

巴人由于周琦政策上面的厚待,又有严颜这位本地猛将安抚人心,也是逐渐归心。

无论山越还是巴人,都要比益州士卒可靠。

周琦正是知晓这点,才带来了五万兵马,就是为了震慑益州降兵。

周琦略作沉吟,而后问道:“若此时不平南中叛乱,等到叛军在南中站稳跟脚,想要平定恐怕会更不容易吧。”

法正闻言,却是笑着摇头道:“主公多虑了。”

“让叛军先占据南中,对主公而言,日后恐怕更好平叛。”

周琦面露惊愕之色,问道:“孝直何出此言?”

<div class="contentadv"> 法正说道:“雍闿、朱褒、高定、孟获等南中叛将,所依仗者多为南中蛮族各部。”

“起兵初期,蛮族忙于攻城掠地,尚且刻意约束。”

“若主公此时南下平叛,叛军为了身家性命着想,无论汉人还是蛮族,都会同心协力共御天兵。”

“相反,假如主公不去平叛,以蛮族各部那种不受约束、无法无天的性格,必然会居功自傲,在南中各地大肆劫掠。”

“劫掠既起,恐怕就连雍闿、朱褒、高定、孟获等人亦难约束,必然大失人心。”

“等到主公来年带领朝廷大军前去平叛,饱受欺压的小部落以及汉民,必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如此何愁南中不定?”

周琦听到了法正的算计,也不由暗自吃惊。

他没想到,这个年龄的法正,居然已经有了贾诩的些许风采。

可是周琦思来想去,最后却非常认同法正之言。

心中虽然那有了计较,周琦却也不好当众驳了王商等益州文武的面子,当即说道:“孤今日乏了,暂且散会,明日再议。”

众臣告退,周琦却是暗中留下来徐庶、周瑜以及李恢。

徐庶现在已经被封为军师中郎将,可谓是位高权重,周琦之所以没有当众询问对方意见,也是为了给周瑜、法正表现历练的机会。

但是真要到了拍板的时候,周琦也必须要听一下徐庶的意见。

徐庶现在不仅是周琦麾下首屈一指的谋士,而且在巴郡这么多年,又与巴人多有接触,对于益州的局势要远远超过众人。

至于留下李恢,却也并不意外。

李恢出身南中八大家族之一的李氏,和其余各族之间也都有来往。

历史上,李恢就是蜀汉的庲降都督,在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的时候,李恢立功最多,因此被封为汉兴亭侯,并加拜安汉将军。

此后蛮人再次叛乱,亦是李恢将之平定,并且征收蛮人耕牛、战马、金银以及犀牛皮作为赋税,用以充实蜀汉的军用物资,极大充实了国库。

李恢所担任的庲降都督,大致就相当于项弘现在的南中都督,权势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