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知晓自己外甥陆议年少聪慧,就将其调到自己儿子身旁,想要把陆议培养成自己儿子的左膀右臂。
不过思来想去,周琦终究还是不忍这么做,于是就一面厚待、重用周瑜,一面打压庐江周氏。
也不怪陆玉会有这种想法。
最为重要的是,在选贤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兄弟相争,以及属下臣子的站队。
周瑜继续说道:“父亲应该庆幸,主公现在会如此对待周氏,若是封赏过甚,孩儿才会感到不安。”
周琦此举,虽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原因,可聪慧如陆氏父子,又怎么可能猜不到自家主公的心思?
父子二人心中惊惧,自那以后就待在老家哪里也不去,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时间。
至于陆骏为何被免官,可谓是众说纷纭,却没有一个定论。
对于尚且年轻的周瑜,周琦可是打算将之培养成自己儿子未来的辅政大臣。
才开始,他并没有妄动,而是想要看看陆骏与陆议接下来会做什么。
如此一来,李治施恩于李勣,就能保证李勣的忠诚。
甚至于,她还写信给了自己的兄长,想要让陆骏举陆氏全族之力,帮助自己儿子培养势力。
事实上,周异并没有猜错。
“若果真如此,至少可保我庐江周氏数代富贵!”
<div class="contentadv"> 周异听到这里,不由恍然大悟。
其中就包括联姻与重用扬州世家子弟。
以周瑜的聪明才智,又如何不清楚自己父亲为何而辞官,又如何不知晓其心中的不忿?
周继离开了襄阳,前去徐州作为人质,久久未归,终于让陆玉找到了机会。
再加上周瑜平定汉中以后,封赏却如此之少,这才让周异心中难免有些怨言。
他看着自己的父亲,决定与对方谈谈心。
周琦也考虑过,等到以后大业成就以后,就好像曹操对付荀彧那般,找机会卸磨杀驴,此后把庐江周氏排除道中枢以外。
陆玉事情虽然做的隐秘,但是襄阳上下早就已经遍布周琦的耳目,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周琦耳中。
“此番公瑾立下大功,就算不看双方关系,也不至于只有这种封赏!”
就连与周异同辈之人,也逐渐在被冷落。
周琦放下了陈文递过来的情报,随后抬头问道:“若我没有记错,陆议已经年满二十,要行冠礼了吧?”
但是请问,何为贤?
如果一开始就把嫡长子当做继承人培养,只要不是痴傻蠢笨之人,在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以后,纵然不能成为雄主,至少也可以担任守城之辈。
“如今大业未成,若庐江周氏都封赏甚厚,风光无限,等到未来主公横扫天下,登基称帝以后,周氏封无可封,父亲可知会发生什么?”
庐江周氏本就颇有名望,如果再厚待周氏,以后未必能够压住他们。
当年周琦入主扬州,就属庐江周氏与吴郡陆氏权势最盛。
只不过,周瑜跟随周琦多年,对于自家主公的了解,要远远超过庐江周氏其余之人。
“父亲不妨想一想,如果庐江周氏之人全都身居要职,得到厚赏,那么整个楚国,究竟是主公说了算,还是我庐江周氏说了算?”
书房之内,陆议正捧着一卷书,丝毫没有因为即将来临的冠礼而有所松懈。
折冲将军虽然也挂着将军头衔,却只是一个杂号将军,位列五品武官,类似于偏将军与裨将军,地位甚至比不过中郎将。
这种传统能够传承数千年,自然有其道理。
看着自己父亲那变幻不定的脸色,周瑜却是出声安慰道:“父亲也无需多虑,只要我们安分守己,主公必然不会亏待庐江周氏。”
周琦此举,不仅是为了警告陆氏父子安分守己,也是在打压陆氏的势力。
并非周琦刻薄寡恩,反倒是因为打算重用周瑜,把他培养成楚国未来的顶梁柱。
他相信,以周瑜的聪明才智,必然能够看穿自己的心思。
周瑜走到了周异前面,道:“主公既是豪杰,所行所为自然有自己的考量,也不愿为他人所掣肘。”
更何况。
然而庐江周氏作为世家门阀,族中甚至有多人曾经位列三公,拜为郡守者更是不知多少,又怎么看得上这点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