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此一时,彼一时也。
当今天下,汉室朝廷都不复存在,河北袁绍称帝,江南周琦称王。哪怕荀彧再如何心向汉室,也只能被迫接受这个事实。
既然汉室已亡,荀彧就要为自己的主君曹操考虑未来了。
称帝或许为时尚早,称王却已经迫在眉睫,否则天然就低周琦一头。
这也是为什么,荀彧会劝说曹操接受袁绍的册封了。
最为重要的是,若曹操自己称王,或许会受到某些心向汉室之人的诟病。
被袁绍册封,却大不相同。
就好比是推行科举,有了周琦作为挡箭牌,曹操就能闷声发大财。
被袁绍册封王爵也是同样道理,人们纵然有想法,首先被攻讦的目标也会是袁绍。
荀彧继续侃侃而谈:“袁本初虽有心南征,对于明公终究有些不太放心,派遣元常前来关中,也未尝不是在试探明公态度。”
“若明公拒不接受袁本初册封,彼未必会大举南征。就算南征,亦会留下足够兵马防备明公,这并不符合关中的利益。”
“明公如今被困于关中,南北皆为强敌,想要破局,只能让两大诸侯爆发大战。”
“彼时,无论谁胜谁败,都势必会元气大伤,胜者未必有能力将败者一口吞下。”
“明公此时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荀彧的分析并没有错。
历史上曹操虽然打赢了官渡之战,却也没有余力占据河北,只能等到袁氏兄弟内乱,才能跑过去捡便宜。
这个时空,未尝不会如此。
以赵国与楚国那庞大的体量,二者纵然最后能够分出胜负,也必然会两败俱伤。
曹操负手在屋内来回踱步,内心已经被荀彧说动,却仍旧唤来了郭嘉、程昱、毛玠等人,共商大事。
最关中众谋士的态度几乎完全一致,那就是接受袁绍的册封,让对方能够毫无后顾之忧的南征。
决议已定,曹操当即召来钟繇。
钟繇拿出袁绍所颁布的诏书,册封曹操的赵国的首位异姓王——秦王。
<div class="contentadv"> 此后至少在明面上,曹操已经选择了臣服袁绍,关中亦是纳入赵国的统治范围。
不过实际上嘛,袁绍的手仍旧伸不到关中。
册封完毕,曹操正想招待钟繇,却是听得对方问道:“大王既已接受陛下册封,不知何时起兵南征,讨伐逆周?”
曹操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
钟繇却是继续说道:“此番陛下欲以举国之力南征讨逆,大王既为赵国首位异姓王,自当倾尽关中兵马,以为讨逆先锋。”
钟繇也并非好糊弄之人。
他不可能让曹操只得好处不干实事,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钟繇前来长安之前,袁绍可是下了死命令,务必说动曹操起兵攻益州,否则对方随时都可能趁着赵、楚大战之际,行不轨之事。
唯有把曹操彻底绑在赵国这辆战车上,袁绍才不用担心对方背后捣鬼,能够倾尽全力南征楚国。
眼看曹操笑容逐渐凝固,郭嘉却是站了出来,笑着说道:“元常但请放心,等待秦王殿下整顿兵马完毕,就会率军南下,为陛下先锋!”
钟繇道:“某不才,愿随军伍左右,不知奉孝以为如何?”
郭嘉嘴角抽动了两下,没想到钟繇居然打蛇随棍上,是准备看死了曹操,督促对方实打实的出兵攻打楚国,而不仅仅是做做样子。
曹操此时却也回过神来,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会议散了以后,曹操对着众人说道:“吾本来打算先让赵、楚分出胜负,再坐收渔翁之利。不过现在看来,袁本初恐怕早有防备。”
“吾若不同意,恐怕袁本初仍会对关中心存戒备,不肯倾尽全力南征楚国!”
程昱道:“攻打楚国,谋夺益州,对于明公而言并没有坏处。此前若非张鲁早早投降,汉中恐怕已被明公所得。”
“既然袁本初相逼,不若就趁势而为,等到赵、楚两国大战僵持,无暇他顾之际出兵夺取益州,以成王霸之业!”
郭嘉却是说道:“夺取益州自然对明公百利而无一害,然益州险峻,易守难攻,行事当谨慎。”
与此同时,审配也是带着诏书抵达了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