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国庆小长假之旅(上)

1919年,因为不满北洋政府在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举办的“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外交,数千名学生于5月4日在天安门广场集结,打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一直到1949年,天安门广场上发生过多次爱国主义运动,如1925年的声援五卅运动大会、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1947年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等等,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相关部门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第一次修缮,整个工程包括开辟一个大的广场、清理广场周围遗留多年的废土和障碍物、修缮并粉刷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四面红墙、修建升国旗的设施和修补天安门前的路面等。

同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正式在整修一新的天安门广场举行。

下午3时,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在这个伟大的时刻,毛主席的宣告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那一刻,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全国人民沉浸在无比的喜悦和自豪之中。

随后,在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全场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

当五星红旗升上22米旗杆的顶端时,54门礼炮同时发出28响,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共产党从成立到革命胜利是28年,28响象征着共产党28年的历程,54尊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开辟了广阔的发展道路。

它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天安门前设有一对汉白玉柱子,名为“华表”,又称为“望柱”。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柱子高9.57米,直径为0.98米,柱身刻有云龙图案,柱体上方横插云板,云板上方为承露盘,承露盘上蹲立着名为“吼”的神兽。

天安门前华表上的神兽面向南方,名为“望君归”,希望古时皇帝在外出游玩时应尽快回到宫中处理国事。

天安门后华表上的神兽面向北方,名为“望君出”,意指希望皇帝不要一直待在宫中只顾享乐,应该经常到宫外了解百姓疾苦。

人民英雄纪念碑

建于天安门广场中心区,位于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为了纪念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而建造的。

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始动工兴建,1958年4月22日,正式竣工,同年5月1日,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