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262

虞敏德被罢官前就表明过支持晋王的立场,彼时嚷着让先帝换太子嚷得最凶的就是他,不过没什么用。

天佑帝心里其实是记恨他的,这很符合常理,当初你看不上我,想要废掉我,如今我当了皇帝,有的是办法整治你。

然而天佑帝心里这么想,最终却没行动,这样惹人诟病的报复行为,于他贤君名声有碍,他不仅不报复,还想要启用他。

或者启用他其实有另外一个意思,好在他工作中挑刺,光明正大报复。

但虞敏德何许人也,他是敢跟先帝呛声的炮仗,直接就拒绝了天子隆恩,理由给的非常颓废,年纪大,又无牵无挂,有心无力,只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那时候他在湖州隐居,听说过得寒酸又落魄,通常是个把月才出趟门,采买些生活必需品。

当然了,是他主观上要过成这样,当时湖州很多乡绅士族都争抢着想给他送钱,各大书院也争相邀请他去任教。

不管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是不做官了,他腹中学识和手中的官场资源还在,他日或许还会起复,花点钱交个好不算什么事儿。

要是他不收崔弋的儿子做徒弟,随便收别的哪家公子当徒弟,他们都不会起什么疑心。

偏偏他胆子大,敢收崔弋的儿子。

他们没忘,崔弋是死在安东的,安东是谁的地盘?是齐王的地盘。

以前这是个秘密,顶多就他们知道,但现在,或许齐王、虞敏德他们已经猜到了。

因为崔弋的儿子再次将他的死翻了出来,所有目光一下齐聚到安东,紧接着战火起,郭安近死,景王牵扯其中……

他们是聪明人,不需要披露太多的案件细节,就能从中品出不对劲。

如此说来,可以顺着张极峥的思路想,如果游学是幌子,那他们真实的目的地在哪儿?

是去西南找晋王?还是北上去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