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风向逆转

她就是没心啊,她用的是徐琬的心,不过她现在是徐琬,徐琬的心就等同她的心了。

她想怎么用怎么用。

“受不了你。”汤凝华说不过她,对外头的李二道,“停车,我要换回去。”

换吧,正好需要春喜回来打扇。

送过王简知后,徐琬便又过回先前的日子,早起练功,白日到虞敏德那里看道经。

阮氏让她待在家中绣嫁衣,她不听,胡说八道自己要去跟虞老学习,以便日后做个更好的贤内助,顺便还能和崔言之培养感情。

阮氏不但信了,甚至还同意找绣娘帮她绣嫁衣,最后由她收个尾就行。

在望春巷没过几天自在日子,上京便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城中有学子联名写檄文,怒批梁党和魏家,企图骂醒天佑帝,竟还号召一帮人去午门前静坐。

学子静坐事件前脚发生,后脚就流传出覃荃逼迫十三帮签协议,且在河西道时确与粮商勾结。

两件事都像爆竹一样,突然就炸开了,炸得毫无预兆,炸得人避之不及。

上京各个阶层的百姓议论纷纷,尤以商贾最多,皆是群情激愤。

为何激愤,其因有二,一来,覃荃逼十三帮签协议,为的是那所谓的塑神费。

天佑帝修道数年,不仅在宫里加修一座凌霄殿,还在各地方增税修建道观,以兴隆道教。抛开信徒身份,无人不是苦不堪言。

如今又巧立一个塑神费的名目来压榨商贾,连齐王都在威逼利诱其他商会捐钱,若非天佑帝奢侈无道,何至于此。

二来,他们先前听说覃荃在巢州是为护送药材引出山匪,而被杀身亡,还甚觉痛心惋惜,一个好官竟遭此横祸。哪曾想,这覃荃并非好官,众人当即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紧接着又有人挖掘出更多内幕,指出覃荃是齐王推荐到巢州任布政使的。

于是风向开始逆转,虽有人仍坚信齐王无辜,但更多的却是持怀疑态度。

只是他们不像学子那么大胆,敢写檄文骂天佑帝,他们只敢骂覃荃。

总之,这两件事导致上京城对梁党、魏崇光和齐王、覃荃两边是一视同仁,都有不信,也都有骂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