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种情况之下,他们商量了一下子,马上就决定先派出精锐部队回师保定,然后陆续的派遣其他的部队回去。
他们也都明白,一旦让刘家军占领了保定或者是占领了天津,他们后路就会被切断,没有粮食,没有援军,就成为了一支孤军,随时让敌人包了饺子,生吞活吃了。
所以所以洪承畴他迫于无奈,马上就写了一份紧急的奏折,向朝廷阐明了看十万大军的难处,然后马上下令,大军迅速的后撤。
正常来说,他们必须等待朝廷的回复以后,批准以后,才开始撤兵,但是他们这奏折刚呈上去,马上就开始拔营回师保定,这叫做先斩后奏。
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就是如果刘家军进攻京城,朝廷一定会允许他们回师保定或者是天津,以确保护京城的安全,如果刘家军没有向以上地方发动猛攻,他们就变成了畏敌如虎,擅离职守,只怕朝中弹劾他们的奏折,会令他们喝一壶。
但是他们现在的处境,也是相当的危险,他们失去的天雄军的掩护,就相当于深入的一支孤军,如果被敌人围攻的话,很容易就包了饺子或者是断了后路,这十万大军也就完蛋了,所以洪承畴他们还是决定依照众将的意见,迅速的退回保定再说。
他们退回保定,有坚城可守,粮道就没有被截断,这才是可以坚守的一个大好的要塞,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把整个河间府都给丢了,拱手让给了刘家军,让刘家军可以直接的进攻北直隶地区和山西了。
可以说朝廷急急忙忙的命令部队,进攻山东,准备夺回运河的控制权,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让他们丢失了精兵粮将,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丢失了河间府,这就意味着他们失去了进入山东的桥头堡和路径,同时会让刘家军对他们进行打击和压制,失去了战略的主动权,他们会非常的悲剧。
虽然目前洪承畴他们还没有获得朝廷的授权,允许他们撤退,不过他们还是先行撤退了,因为他们知道朝廷别无选择,除了让他们撤退以外,就没有别的方法,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这一支孤军被刘家军团灭吧?
刘家军他是很乐意一举的把洪承畴部队给消灭的,消灭了洪承畴的部队,这就意味着大明失去了最后一支的机动力量,他要组织起同样的一支部队,就不知道是何时何日的事情了。
所以洪承畴他们迅速的撤退保定,他们的撤退,这从大局来说,这是对的,尽管现在没有朝廷的同意,但是他们依然还是退了,不是因为他们的大局观有多好和多高,主要就是为了怕死。
果不其然,刘家军在灭了卢象升的天雄军以后,他们就开始迅速的北上,围攻沧州。
沧州虽然还留有数千天雄军的士兵,这是天雄军最后的残余,但是他们听说主力都已经覆灭了,大帅也都战死了,所以也都选择了向刘家军投降。
因为刘家军也都没有向他们许诺什么高官厚禄,只是向他们许诺,可以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会发放路费,让他们回家。
大多数天雄军的老兵,随着卢象升转战天下,走过了几个省,也都经历了几年的时间,许多人都开始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