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布前往襄阳,也就是为了稳定这一线,除了是除了防卫敌人可能的反扑之外,也是为了稳定这一块地方。
刘布倒是不是专门赶路,专门赶在除夕之夜赶来这里,而是因为他就是刚好在除夕之日赶至。
李定国率领全城的军民,在汉江码头迎接刘布的来临。
汉江码头,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全城的百姓,无论是居民还是官员,都是身穿盛装前来汉江码头,迎接刘布的到来。
刘布他就是华夏军的大帅,帝国的太子,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任何人都不敢忽视于他。
汉江两岸,前几天还是华夏军与明军争夺的关键。
襄阳城非常的特别,它是由襄城和樊城组成,汉水从中穿越而过,把它一分为二,所以此城的设计者,在设立城市的时候,也都巧妙的把汉水引入了他的护城河之中,这让它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城池。
襄阳城的护城河,因为引入的是汉水,有汉江源源不断的供应,你想切断护城河,根本就不可能,这也就让你想攻进它非常的难。
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共识,想要切断对襄阳对外的联系,这就得水陆并进,从陆地上和水面上对它进行封锁。
当年的蒙古军,可是用十年时间,才对他完成了包围和攻破,明军才来几天,就想拿下这一座城市,有点想理所当然。
当然襄阳城能守得住,更大的一个原因这是得利于华夏军强悍的水师,汉水是把襄阳城一分为二,两地只能够通过渡船竹筏进行联系,很容易受到外来的切断,比如说水面上的。
但是华夏军却是拥有整个南方最为强大的水师,他们一直都控制着汉水和长江的制江权,把敌人的水师打得都抬不起头,这也就让敌人没有办法切断此城对外联系。
朱燮元包围了襄阳城,对它进行一系列的打击,始终给人一种力度不强之感,这就是因为它始终没有办法对这座城市进行包围。
终于,强如朱燮元,他在看见师老无功以后,马上开始撤退。
李定国在确定朱燮元已经败退,便向襄阳府城其治下二州七县的官府乡绅下令,限时归降,违者格杀勿论,华夏军只是控制襄城和樊城,更多的地方还是在明军的掌控或者是处于中立的状态。
以前这些地区,处于中立,是为了观望,但是现在这些人应该是不敢观望了,华夏军打败了敌人,证明了他是地区最强的,这些地方官员要么呢就是弃城而逃,要么就是归顺,在朱燮元大军都败走河南的情况下,也没有几个真正敢负隅顽抗,对抗华夏军。
所以其他各县的官员和百姓,要么就是追随朱燮元的大军北上,要么就是投靠了华夏军。
所以当刘布初步抵达襄阳,地方就已经初步理顺了当地的局势,当地留下的居民和官员,基本上也都是向华夏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