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南北命脉

明末之新帝国 英联邦 1644 字 6个月前

当初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定都应天,“江西、湖广之粟浮江直下;浙西、吴中之粟,由转运河;凤、淮之粟,浮淮;河南、山东之粟下黄河”,使得京杭大运河的运输价值难以凸显。

其作用不大,朝廷就缺乏对于运河的重视,成祖朱棣即位之后迁都北京,由于此时大明沿海倭寇为患,海上海盗四起,海运难以发挥实际效力。

因此,出于运输兵员、物资等的需要,京杭大运河重新进入朝廷的视野。

但是,此时的大运河缺乏日常的维护和建设,运河事故频发,闸漕、河漕的故障更为突出。

淮、扬诸水所汇,徐、兖河流所经,疏瀹决排,繄人力是系,故闸、河、湖于转漕尤急。至宣德年间自长沟至枣林闸百二十里,沙土淤塞,漕舟难行。

漕运乃军国大事,关系到政权的稳定。为了解决漕运问题,朝廷出台了严密的规定用以改善漕运现状,比如说“浅船用水不得过六拏”、“启上闸即闭下闸,启下闸即闭上闸”、“冬闭春启,蓄水以待运船”等。

因此,时人以“一闸走一日,守闸如守鬼”来比喻当时的航运政策。

为了疏浚河道,朝廷大量征调河工,人数以万记,比如常设性夫役就有坝夫、堤夫、浅夫、溜夫、闸夫、泉夫等。

漕河夫役,在闸者,曰闸夫,以掌启闭;溜夫,以挽船上下;在壩者,曰壩夫,以车挽船过壩;在浅铺者,曰浅夫,以巡视堤岸、树木、招呼运船,使不胶于滩沙,或遇修堤濬河,聚而役之,又禁捕盗贼;泉夫,以濬泉;湖夫,以守湖;塘夫,以守塘;又有捞夫调用无定;挑港夫,征用有时”,“定役夫,自通州至仪真瓜州,凡四万七千四人”。

至于花费的金钱,则更是巨大,如嘉靖十四年吏部左侍郎霍韬云:“查徐州杂役,岁共出洪夫一千五百有奇,复有浅夫、闸夫、泉夫、班夫、马夫等役。洪夫一役,工食银十二两,岁即一万八千两,其它各役,不可究言……徐州之民,仅二万户,杂户如此,民何以堪。”

至嘉靖二十三年“漕河夫役,山东独当其冲,编佥特为繁重……原额均徭编银四万九百余两,该夫役一万四千二百余名,约计雇役该银一十三万四千六百余两,如往年河道有事之时,又须召募,工食银两无从措置。

大运河的存在,催生了无数的运河城市,产生了运河经济,实为大明的命脉所在,刘家的起家之地,刘家人有今日的风光,事实上他们也算是大运河中的一员。

在他们崛起之前,刘家就是运河四大船队之一,他们能够迅速的拿下山东,拿下江淮,也与他们依托着有利的地形,快速的调调配兵力有关。

在这一次的战争之中,他们属于被动应付的,但是他们计划利用大运河进行反击,拉回他们之间的差距。

明军要攻击山东各处,只能骑马或者是两条腿走路,而刘家军则不同,完全可以依托运河之便,投送兵力,这样就令他们的机动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当然,这几乎也是没有选择的一种办法,因为刘家的水师实在是太强大了,他们一向使用水师来运送物资,能够使用水师的和水路的,都会用水路,所以在北方的大明,往往也把他们叫做水耗子,同时他们的物资和仓库,本来就集中在江河边,这让他们运送兵力便资,更加的方便,快速。

自从进入小冰河期以后,大明这一条命脉的运河,也都经常的冰封,冰封就无法向北输送物资了,往往冰封期得两三个月之久,这也就意味着大明每一年都必须在河道冰封之前迅速的往北方运送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