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们会提出齐人治齐,高度自治,保境安民的说法,但是现在,他们早就忘记了这种初衷了,他们要的是整个天下,着眼的也是整个天下。
王文东他这么想,那是因为他自己也曾这样谋划过,如果形势不妙,可以放弃山东,退守江淮,南北对立。
即使不放弃此地,现在的政策,诱敌深入,节节抗击,焦土抗战这种战略方针,其实也是以牺牲山东人的利益作为代价的,说白了山东将成为主战场,双方不断的交战,只怕好不容易才有的太平局面,就毁于一旦,无数的子民百姓,死于兵火了。
王文东他就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对漕帮造反,都没有生气,而是对他们晓以大义,劝服他们赶紧的投降,山东人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争取最高的利益。
可惜这些人被眼前的小利蒙蔽了双眼,根本就没有看到长远之处,双方都是要把山东变为了战场,变为了灾难的深渊,这样子的局面,王文东这一个山东巡抚,就是再有能耐,也都无力回天。
王文东因为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所以才会被刘远桥重用,他也都对刘家的策略有所了解,所以他才会忧心忡忡,夜不成眠。
而且眼前的战术战略,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说,虽然他们已经收缩了兵力,在几大城镇进行驻守,城镇的粮食和弹药,兵力都不缺,都可以抵挡得住敌人的长期围困。
但是敌人毕竟是有七十万之多,平摊到每一处,都有十几万,就是一人一口口水喷过来,也都成涝了。
对方的人力优势对他们进行了碾压,也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首当其中的就是处于最北边的东昌府,敌人几乎就是从东昌府攻进来的,无论是从聊城、临清方向还是从德州方向,都是攻击东昌府,所以东昌府的压力又是最大。
偏偏东昌知府王文升又是他认为最不靠谱的人,此人没有当过高级官员,也都没有很好的学问,只是靠着嘴皮子让混上了这官。???
入职以后,他凭着家人的帮助,也都在这位置上做的有声有色,就算王文东对他诸多的不满,但是也挑不出毛病,但是一想到此人光是师爷就多达五六个之多,有多少计策是出于他之手?有多少谋划是出于他的想法?这就不好说了,说白了就是他身边整个团队在运作。
王文东甚至怀疑王胖子,只是他老哥王文杰推出来的台前人物,这一切都是王文杰在背后操纵,所以他才能够稳坐东昌知府的位置,而且也把地方治理的有声有色。
王文东认为王胖子守成是可以的,但是面临如此重大的危机,他有没有足够的魄力,能不能临机决断,这就不好说了。
虽然华夏军也知道,东昌府方向形势危殆,他们紧急的派遣了刘忠勇率部进驻聊城,按原计划,刘忠勇最少率两万兵马进驻,但是到目前为止,刘忠勇还没有出现,两万兵马也都还没有出现,据说正在赶路中。
镇守沧州方向的,就是刘忠勇的儿子刘飞云,他们镇守沧州至德州一线,也都非常的压力大,兵力非常的少,压力非常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