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坚决对抗

明末之新帝国 英联邦 1651 字 6个月前

这样子就令兴冲冲准备出发的高起潜十分的尴尬。

太监高起潜,以前就是信王府中的奴才,在朱由检当了皇帝以后,他就开始鸡犬升天,一直都在外面监军,可以说有很丰富的领兵经验。

在吴桥兵变时,他负责监督关宁军,因表现出色而受到皇帝的赞誉,但是后来,他也与所有的监军太监一样,因为在地方横行不法,贪污腐败,受到了民间和朝廷清议一致的批评,皇帝迫于无奈,把这些监军都一一的召回,高起潜也在其中之一。

不过皇帝对他依旧是信任有加,仍委以重任,当朝廷准备调集关宁军入关,首先就派遣他去监军,只是当时高起潜有病在身,不能立马前往。

等他病好以后,马上就请缨准备去关外监军,为皇帝效力,刚好这时皇帝出自于对几员掌兵大将的担心,决定再次派出监军使,节制前线诸军。

高起潜看见这样的场面,就觉得非常的没面子,心里面也就恨死了杨嗣昌。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一点,天津大营算是杨嗣昌一手拉起来的,所有的将领都效忠于他,愿意为他卖命,这一次没有粮响,都能够出兵,就说明了他的能力。

如果他愿意配合还好,像他这样子坚持的不配合,他去了只怕也讨不了好。

高起潜看见杨嗣昌如此的反感,拼死的不配合,只好上书朝廷,不去前线监军,就在天津卫大营,为前线的将士筹集粮草,准备军需辎重等等,这也算是找了个台阶下。

朝廷方面对于杨嗣昌如此的刚烈,如此的不识大体,是十分震怒,但生气归生气,现在的朝廷还真离不开杨嗣昌,现在东路军齐头并进,正处于激战的关头,也就属于生死关头,临阵换将,会给军中带来最大的动荡。

如果是以往的军队,换了一个将帅,未必能够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现在的东路军,基本上是左凑右凑临时凑起来的一支军队,没有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大多都是乌合之兵,如果再临阵换将,只怕会激发军中士兵最大的不满,然后引发哗变。

最后他们迫于无奈,只能够答应高起潜的建议,让他坐镇在天津卫,负责后勤,你杨嗣昌不是老是说,后勤供应不足,粮草不足吗?现在派个朝中大员,为你负责筹粮响,你应该没有意见了吧?

就算是有意见,朝中正式官员的任命,也不到你指三道四。

朝廷做了决定以后,迅速的派人前去通知正在收拾行李的杨嗣昌。

杨嗣昌他可是真的被气坏了,在使者走了以后,他马上就命令亲随,收拾行李,准备打包走人。

东陆军的统帅撂挑子不干,可是令他身边的人都震惊不已,本来大军现在已经展开了如火如荼的攻势,准备攻略各地,突然间就传出到派来监军,杨嗣昌不干的消息,可是令军心大乱。

杨嗣昌对太监们没有好印象,太监来监军,除了指手画脚瞎指挥以外,就干不了别的好事。

正当大军人心惶惶,无心恋战的时候,朝廷再次传来了诏令,拒绝杨嗣昌的请求,要求他继续担任东路军的统帅,不会再往他这里派遣任何的监军,由他全权负责所有的战略战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