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一点,这就是率领几路大军进行平乱的,都是文官,也就是说,有资格封王的,都是这几位文官,与那些在前线上冲锋陷阵的丘巴,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们才没有做反抗,反而认为这是提高士气的一种作用。
周延瑜就上书,他说道:“皇上当公开下旨言明此事,让各路将帅,全力以赴去打济南。”
朝廷和内阁都制定的一个轰轰烈烈的计划,这一个计划便是百万将中取将首,这便是令几路大军,不要再纠结于这些没有拿下的府城,而是集中他们的兵力,全力的去围攻济南,拿下了济南,杀死刘远桥,这便胜利了。
只是下面的几位将领,认为这样子做过于冒险,很容易就会为敌所趁。
大家想的可是美好,数十万大军去攻打济南,攻破济南府,生擒刘远桥,如果真的做到这一点,那可是灭了华夏贼了。
但是刘远桥是什么人?他是八面佛,手上拥有华夏军最为强大的军队,而且济南城更是齐鲁第一坚城,易守难攻,更重要一点,以刘远桥的为人,他不会跑吗?想活捉他有多么的难?难于上青天。
下面将领的反对,可就让这些官员们十分的郁闷,眼见眼前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是下面的官兵不配合,他们也都没有办法,只能够听从这些刁官们的策略了。
但是皇帝和朝廷对此都没有死心的,他们坚持的认为,这就是最快的打败敌人,拿下此地的方法。
皇帝日日夜夜所想的,那就是怎么样用最快的速度,剿灭了反贼,然后恢复民生建设,中兴大名,在他死之前,把一个完好无缺的大明江山,交给他的太子,这样子他才有脸去见列祖列宗。
想当年皇兄临死之前,把他叫床前,握着他的手说道:“吾弟当为尧舜之君!”
但是掌管了大明十年,没有令大明走向强盛,反而走向了将近灭亡,这令他十分的恐惧,也都身疲力竭,崇祯皇帝他也都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长命百岁的,甚至活不到他爷爷万历皇帝那样的年纪,所以他必须要与天争时,让自己在位的时候,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所以他才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
在此之前,朝中的诸公都已经形成了一个默契,那便是大明丢失了半壁江山,实在是三百年未有之巨变,为了力挽狂澜,此与祖宗家法有所违抗,也都必须要有所改变。
那便是如果朱燮元,洪承畴、杨嗣昌等人,大兵合围,剿灭了华夏贼,杀死了刘远桥,平定了天下,恢复了天下的太平,朝廷将不惜重赏,可以赏他们一个公爵之位。
这也是大明朝自从靖难之后,对功臣进行大肆的封赏,可以这么的说,刘贼之乱,已经是危害到了大明生存,远比靖难惨烈。
但是皇帝他认为,这样子还是不足以劝服这些将帅们拼了老命为自己卖命,他们现在还是顾忌,顾忌自己的名声,顾忌自己的生命,就是不愿意为大明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