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云公在为皇帝举行了葬礼,停灵三天以后,就开始把帝后梓宫,往城外运送。
因为几天的祭拜,出现了许多的人,华夏军怕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便有派出了精锐的士兵,沿途的开道,一路的护送,让他的队伍,畅通无阻的抵达了城外鹿马山的陵墓,此地,位于历代先帝,十二陵西南隅的鹿马山南麓。
此妃墓隧道长十三丈五尺,宽一丈,深三丈五尺,督修四昼夜至初四日寅时始见地宫石门。
用拐钉钥匙推开头层石门,里面是三开间的香殿,中间悬挂两盏万年灯,内灯油仅二三寸深,缸底都是水。陈设的祭品前有石香案,两边列五彩绸缎侍从宫人。
东间石寝床上铺裁羢羶,上面叠放着被、褥、龙枕等物,但现在落魄,没甚预算,仅一面用锦绣,其余都用布缝合,金、银器皿也都是用铅铜冒充。
进入第二层石门,里面是通长大殿九间,石床长如前式,高一尺五寸,阔一丈,上面停放着预留给田妃棺椁。
申时,帝后棺木送到,停放在临时祭棚内,棺木前陈设猪羊金银纸札等祭品,众人举哀祭奠。
祭毕,将田妃棺外木套打开,先将周后棺于石床左侧,最后将崇祯帝的棺木放入田妃椁中,停放在石床正中位置。
棺椁之前各设香案祭器,由静云公点起万年灯,遂将两座石门关闭,并将隧道填平。
在他们再三的折腾之下,终于把这件事搞完,在搞完以后,因为地面没有配享殿,静云公又命人在地上立上了墓碑,建起了围堵,才算终究把这一件事搞完。
静云公就在想,办完了此事,最终是全了君臣的香火之情。
办完这件事以后,静云公就素服守陵三个月,然后就正式的召集天下群儒,正式的编写明史。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是一个有骨气的朝代,虽然已经灭亡,已经成为了前朝往事,但是关于他们的事迹,是必须要传下去的,也不允许别人有意的抹黑。
当静云公等人,正式的将崇祯帝后的灵位,从城中移出以后,就刚好是华夏军大举入城的时候。
其实华夏军入城已经多天,已经对城中所有的地方进行的控制,也都对所有的地方进行了清理,确保了万无一失。
此时他们的监国王殿下刘远桥的车驾,也正式的抵达正阳门十里外。
大明首辅张至发率武官员,迎刘远桥于南郊十里外,他可不会像刘布这般磨磨蹭蹭的,而是直接的就摆出了庞大的架势,在几十个巨大的角号声中,在隆隆战鼓声中,大摇大摆的由正阳门进入,直奔皇城。
此时的刘远桥,身穿绣着龙纹、翟纹和十二章纹龙袍,头戴皇冠,一副君临天下架势。
有道是上天生民俾以司牧,是以圣贤相承,继天立极抚临亿兆。
这就要求皇帝恭为天吏,以治万民,冕冠就是君权神授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