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别叫我顶流 夜夜烨烨 1160 字 5个月前

见鲁迅父亲的病情越加严重,那位老中医居然还说,“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怨愆……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这一系列的神操作,让迅哥儿不由得无奈的写道:“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骗子。”

不过眼前这位杨子华老先生明显就是正经中医,不夸大,不玄学,讲起病症来清晰有理,让人信服,这才是真正国医风范!

周淼不禁问道:“杨医生,您应该也知道,当今社会骂中医的人挺多的,都说中医就是种骗人的玄学,对此您怎么看?”

杨子华正在写处方的手顿住了,转头认真的说道:“他们说的对!”

周淼闻言一愣,您这让我怎么接?

写完处方的最后几笔,杨子华长叹一口气道:“虽然我也是中医,但实际上我骂起中医来比谁骂的都多,因为现如今的确有不少中医都是骗人的玩意儿!”

杨子华翘起二郎腿,喝了口茶润润嗓子,这架势一摆出来,在场的人都能看出来,老先生要开始输出了。

“中医问题,其实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从中医诞生,一直到汉代,中医无论是行医还是口碑都是很好的,但到了宋代,中医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改变!”

老先生开始讲故事,周淼和安琦不禁正襟危坐,乖乖听讲。

杨子华:“在宋代之前,医学都是世家传承,子承父业,一代传一代,可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兴起,打破了门阀世家的垄断,医学世家同样如此。

二来,宋代时期造纸印刷术的出现,让大量医书广为流传,于是就有很多儒生自学医术,由以前的“研习医术”演变成了“研习医书”,儒医由此诞生。

而且儒生这个群体,他有一个特点,特别的会忽悠!

为了和世医抢夺市场,他们提出了一个理论,就是“古方不能治今病”,在儒生把握文化和政治高地的年代,这一理论逐渐成为主流。

从此儒医就成为了中医市场的主体,也正是从宋朝,整个中医的路子就走偏了,重理论,轻实践,张口就来,空谈治病!

再加上当时市场经济发达,让医术从治病救人变得有利可图,你想想,能开名贵药材,我为什么要开普通药,能开二十多味药,我为什么要开五味药,我多开一点我赚的钱更多啊!这也让中医的名声口碑越来越差!”

听到这里,周淼看着手中药方上那二十多味名贵药材,顿时陷入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