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传奇人物(求订阅,求月票)

韩警官 卓牧闲 1842 字 3个月前

韩博同样感觉有些好笑,扶着方向盘说:“收废品要资金,物资公司没他给多少本钱,经常周转不过来,人把废品送过去没钱收,所以有钱便买,没钱就卖废铁废铜和塑料这些当时不多,主要是各种玻璃瓶、废旧报纸和书刊,纸不能泡水,所以下雨收好,晴天再晒。”

谁能想到曾经赫赫有名的企业家,现在的南州市常务副市长以前是收破烂的,太搞笑太不可思议了,李晓蕾笑得花枝乱颤。

老领导的这段经历很搞笑也很励志。

韩博笑了笑,继续说:“1977年8月,小平同志在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当场拍板,改变文革时期靠推荐上大学的高校招生办法。江省高考时间确定为12月11号和12号,恢复高考的消息到10月21日才登报,离考试只剩一个多月。

要迎考的知识青年,有一些基础比较好,更多的基础比较差,大多人没有念过高中,许多人连初中都没念完,而且荒废那么多年。考试要做准备,要复习资料,可是当时中学教科书就两本,一本叫工基,一本叫农基,跟高考完全两个路子。”

“后来呢?”李晓蕾急切地问。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修正主义路线的产物。文革时期认为学数理化违背上山下乡的方向,要斩草除根销毁,许多教科书沦为废品。侯厂当时思想比较活跃,认为国家总归需要科学家,需要工程师。

他把收购站里原来的和之后收到一些教科书,没当成废品卖掉。国家恢复高考,机会来了,人家没复习资料,他有,有一整套60年代前期出版发行的数理化自学丛书。

当时这套书在全国很抢手,出版社来不及印,只能印代数,印其中的一册。大城市谁家没知青,为了在农村的兄弟姐妹,好多人全家上阵,在新华书店门口排队,就为抢购一本代数。”

自己考大学不容易,老领导考大学更不容易。

韩博感叹道:“丝织总厂,就是现在的丝绸集团,那么多干部和大学生,侯厂之所以对我另眼相待,跟学习经历有很大关系。他用40天时间复习,考上大学。我用40多天复习,考到律师资格。直到现在,他还经常提醒我不要忘记学习。”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冬季高考,570多万人参加考试,由于当时办学条件有限,结果只录取不到30万人,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一个没什么基础的初中生,用40天时间自学,成功考上大学,太不容易了。

“有钱便买,没钱就卖,下雨收好,晴天再晒。”再念这句顺口溜,李晓蕾不再想笑,感觉很有意义,很感慨,很感动。

侯厂和老卢是完全不同的领导干部,不是同一代人,但同样会变通。

韩博回头看了看,笑道:“毕业之后,他被分配到县委。当时大学生少,很吃香。坐办公室,整天写材料,他感觉没意思。丝织厂效益不好,产品销售不出去,工人拿不到工资,他主动请缨去丝织厂工作,县里任命他为副厂长。

丝绸主要靠出口,当时出口主要靠外贸公司,企业是没资格参加广交会的。他不服气,带样品一个人去。结果进会场要有门票,门票要持县级以上单位介绍购买,他没了,买不到,进不去。涉外酒店住得全外宾,跟友谊商店一样闲人免进。他没办法,只能到处瞎钻,结果被公安当成盲流遣返回来了。”

媒体宣传的全光辉历史,哪里会报导这些。

李晓蕾感觉很有意思,满是期待问:“再后来呢?”

“去过一次,知道怎么回事,回来开始拼命复习英语。整天自言自语,走路说,做梦都在说。古总和钱总以为他精神有问题,以为是不是跟遣返有关系,许多职工真以为他受到刺激,变成了一个书呆子。

第二年春天,他又要去。厂里坚决不同意,一是没钱,二担心他精神病发作,万一走丢没法跟亲属交代。他做过那么多准备当然不会放弃,厂里不给钱自己想办法,带上样品偷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