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历史的问候

可惜没有一次成功,天幕仍旧异彩纷呈,对于各时空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

唯有文字能担此重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难道他们只能留下文字,告诉后人这段奇妙的经历,他们也窥探到了千年后的生活呢!

一些人有些失落,他们迫不及待,又知道有这样的神迹已经是天赐福于华夏,奢求太多,是否显得贪得无厌呢。

好叭,那就刻字吧!

后人喜欢听人喊他们君子?

那他们就多刻几句君子!

想来确实奇妙,他们随便一样东西在后世竟然都成了宝贝,不过,若是刻多了,后人会不会就习以为常了……

也不知他们能不能像天幕之中的那些人一样,在历史中留下只言片语……

唐朝景龙年,李显骤然听见自己的年号,还有些惊讶。

想不到难得在天幕中出现自己的时代,竟然还是沾了那西州卜天寿的光。

李显是李治的第七子,武后生的第三个孩子,他的一生两次立为太子,两次登上帝位。

高宗李治去世后,中宗李显继位,继位后重用提拔韦后外戚。裴炎反复劝谏,李显不听,恼急了甚至说出“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这样的话。

之后,继位才55天的李显被废为庐陵王。 他弟弟李旦成了皇帝,也就是睿宗。

圣历元年,李显接到母亲武则天的诏书,要求他前往洛阳,到达洛阳后,李显再次被立为太子。

神龙元年,“神龙政变”,同年年底武则天去世,李显继位。

李显是个比较优柔寡断的人,身为皇帝,却没有独立性与判断力,对于自己宠信之人顺从纵容。

也正好是景龙四年,李显的皇后韦氏和女儿长乐公主在他的食物中下毒,李显中毒而死。

李显死后,他弟弟李旦的三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将睿宗李旦又重新推上帝位。

……

如今的李显并不知道他会死在景龙四年。虽然大唐皇位最终落到了他侄儿李隆基身上,甚至这个侄儿颇受争议,缔造盛世又亲手毁去,可终究还是自己的侄子……

他对于该如何对待这个侄子还在犹豫不决,殊不知自己已经是大祸临头。

而远在西州的卜天寿:……

晴天霹雳啊晴天霹雳!

他已经可以预见自己未来的风雨交加了QAQ

突然被告知自己留名后世了,但为什么是以这样的方式,哎呀早知道他抄写的时候就更认真点了,这样的字竟然也能得到后世的夸赞诶,嘿嘿~

本来还为自己的机灵沾沾自喜,突然看见的评论,你们在干什么!竟然让老师给他加作业!!!

夫子千万不要看到,他不想写了,他想放学……

为什么要如此为难他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呀,呜呜呜,他不要给这群损人当祖宗了!

……抱怨归抱怨,卜同学最后还是拿起了笔杆,含泪抄录。

这也给了不少人启发,嘿,又找到一个留名后世的方法了呢!

当不了笔走龙蛇的大家,可以抄录大家典籍呀,再来个三两句问候,用一用后世的语录,什么666啊,泥嚎啊……若有朝一日真被人翻出来,他们真是格外期待后人的表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