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您暂时不急,请容我先安排翰林抄录。
等到抄录完成之后,再送与先祖一观。”
读到这里,朱九霄的心也是颤了一下。
要知道现代存于世间的永乐大典,都是嘉靖年间的抄本。
据说原本已经不翼而飞了,没想到对方那里竟然有原本。
这简直太让他震惊了。
抄本的价值已经无可估量了,原本如果真的能现世,无异于一颗核弹。
最关键的是朱微娖这边不是残缺的,而是一整套。
现在他真的有点纠结自己该不该把这个放出去了。
“微娖,你先将序册给我送来,让我观赏一下,等到你抄写完毕之后再将后续送给我。
当然如果你舍不得原本,也可将抄本送我。”
写完之后,他便将信送到了铜镜里面。
原本太珍贵了,在大明国库留存,以后也难免流失。
毕竟有句话说的很对,只有永远的百姓,没有永恒的王朝。
这份华夏的瑰宝,最应该去的地方确实是国家博物馆。
他相信现在的华夏有资格,也有实力保住这份华夏的瑰宝。
朱微娖收到了朱九霄的信,也是抿嘴笑了起来。
先祖还是想着自己的。
取来布帛再次写了回信,然后连同永乐大典的序册一起送进了铜镜里面。
——
铜镜一闪,一片布帛包裹着永乐大典的序册出现在桌面。
“先祖在上,现在大明风雨飘摇,一旦应天府出事,这些全都将成为泡影。
与其留在这危险之地,还不如送与先祖保存。
微娖相信先祖一定有实力保护好这大明的辉煌。
这便是永乐大典序册,我先行送与先祖,其余诸册等我抄录完毕之后会陆续送过去。”
看完了朱微娖的回信,他便将目光放在了那册金黄色的书页上面。
抚摸书页,一股历史的厚重感通过指尖传了过来。
这就是大明的工艺吗?
找了一副手套过来,缓缓翻开书页,里面是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
《永乐大典》
这正是明成祖朱棣的亲笔手书,不愧是马上皇帝,见字如见人,朱棣的铁血之气透过这几个字已经要溢出来了。
大概翻了几页,他便将书页合上。
然后双手合十,冲着永乐大典鞠躬。
不为其他,只为这瑰宝,也当得起自己的大礼。
这下他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永乐大典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整个华夏民族的。
至于值多少钱,在他看来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微娖,你放心,永乐大典在我这里绝对不会流失一本。
我会将这份大明瑰宝永远的传承下去,让所有人都看看大明是多么的恢弘。”
写完信后,他又将永乐大典的序册送了回去。
——
朱微娖看着去而复返的序册和朱九霄的信件,也是笑了起来。
朱九霄能保护好大明的瑰宝,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