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您知道汉人有句话叫做攘外必先安内,现在大清看似如日中天,但是内部的情况并不乐观。
如果您真的跟豪格发生争执,那才是给了大明真正的喘息机会。
再说您也知道大明的失败不只是因为官吏腐朽,最根本的就是内斗。
如果您现在暂缓南下,那应天府必然会跟朱由崧展开大战。
他们想要崛起,真的没那么容易。
最起码南明现在还有左良玉的数十万大军和南下的大顺兵马。
我们只要坐山观虎斗就可以了!”
洪承畴笑了起来,他对大明可谓是深恶痛绝,但是也对他们了解到了骨子里。
汉人内斗是出了名的,只要给他们机会,就等着看好戏就行了。
“你确定吗?毕竟这事关大清的未来!”
多尔衮眼前一亮,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调拨豪格南下,反而成了一步妙招。
既能让豪格去碰应天府这个硬骨头削弱他的实力,还能让大明内斗,减轻大清南下的阻力。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件事我只有五成的把握。”
洪承畴不敢将话说的太满,万一要是出了什么变数,多尔衮非得弄死他不可。
“真的只有五成把握吗?”
多尔衮摸着面前的金印,眼中满是笑意。
汉人就是不如满人,做什么事都喜欢留一线。
“人心最难掌控,五成已经是高说了!”
“好吧,五成就的足够了,就按照你说的做!”
多尔衮马上下达了自己的命令,大军暂时撤离潞州,北上撤退,暂时避开应天府的兵锋。
毕竟他们现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为了避免过早接触,先走为妙。
这些地方的油水早就被他们搜刮走了,不过是个烂摊子罢了,就算给了应天府也无所谓。
相反多尔衮现在还很希望应天府的朱微娖能出兵北上,光复潞州和扬州一带。
那样势必会分散对方的兵马,这样的话就给了朱由崧机会,让他们陷入内战。
多尔衮撤退,马上便有斥候过来汇报。
应天府金銮殿上,朱微娖坐在龙椅上面,看着下面的一众将领,眼中满是凝重之色。
“刚刚得到的消息建奴从潞州撤退,你们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