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经理跟着方盈一起回了文物商店,他亲自开了发票,把一箱子发霉的古籍卖给方盈。
两边都松一口气。
孙经理觉得5块钱一本可以了,就这价还不好卖呢!如果好卖,他早自己收了,自己不收也介绍亲戚朋友收了。
没收是因为在他看来实在没什么价值,真挺霉得了,而且也不是什么孤本真迹,只是一些大众古籍的誊抄本,甚至是一些村志乡志或者某个古人的读书笔记。
总之一句话就是不够珍贵。
而且再放一两年就真烂没了,只能上报报废。
报废可就是他工作的失误了。
在报废之前处理了问题就不大了。
方盈也觉得捡便宜了,实际这些古籍还有抢救的空间的,虽然不是什么孤本,但是就冲这年代,将来几十万一本起步。
他们现在会以这个价往外卖,都是因为料想不到未来的市场。
东西成交,皆大欢喜。
方盈带着白又白上车了,离开文物商店,她就找到个人少的地方停车,开始折腾。
把100本书挨个翻出来跟《黄帝外经》对比,终于找到了几本大小基本一致的。
只要不是经常看《黄帝外经》的人,估计发现不了异常。
里面的字连方盈也认不出几个,她觉得外人经常来看书的可能性不大。
不过她还是问了一句:“你这表姨家有人识字吗?特别是长辈。”
白又白摇头:“应该没有,她家现在识字的可能只是我两个表哥,都在上小学。”
一表三千里,白又白的外祖是高知,所有舅舅舅妈都上过学,有文化,但是表姨家都在农村,没上过学。
“你确定?”方盈一边整理手里的书一边问道。
白又白道:“有一次我去她家串门,他们生产队队长去她家让他们签字,他们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生产队长帮他们签的。”
方盈放心了,夸道:“小白记性真好,观察得真细。”
白又白崇拜地看着方盈,看她新做了一本“黄帝外经”出来。
书籍的大小厚度一致了,方盈忍痛把真《黄帝外经》的封面扒下来缝假书上了!
没错,这本书是线订的,不知道是什么材质的线,竟然还有作用。
方盈从别的古书上拆下来一些线,小心翼翼地把封面和假书缝在了一起。
肯定不结实,样子货,等人再打开的时候,没几下就会散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