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是喊冤抱屈,为何要杀我们?”
“陛下乃仁德之君,是不是你们假传圣旨?”
“这京兆府的鸣冤鼓不能敲了吗?卫尉军敢这么做,我们就去敲登闻鼓。”
登闻鼓在御街上,是敲给皇帝听的。
卫尉军凛然而立,对百姓的哭诉充耳不闻。
“举弓!”
为首的卫尉军副统领喊道。
他表情冰冷双目如炬,看着百姓们的神情,如同看着异族人,看着脚下的蝼蚁。
这就举弓了?
汤瑞举起胳膊挥动,示意对方稍微等等。传旨的内侍总管已经跳下马车,挡在汤瑞面前。
“汤大人,”他重复道,“陛下旨意,除非匈奴被击退,否则税法不变。这些人阻挠税法实施,理应正法。”
匈奴哪是那么容易被击退的?
汤瑞第一次后悔做了文官。甚至,他有些后悔自己做官。
远处传来机括响动弓弦拉满的声音,惨剧就要在眼前发生。
汤瑞只觉得四肢麻木唇齿颤抖,却有人把他挤开,和声道:“请让一让。”
那个声音清脆干净,在一片混乱中,让人心神震动。
汤瑞转过头,看见沈连翘越过他向前走去。
她的头上插着一支鱼骨簪,脖颈中佩戴着一枚大雁玉坠,脊背挺拔,身姿窈窕,衣袂飘扬,步履坚定。
她去做什么?
她要先送死吗?
汤瑞心中忽然闪过孔佑暴打晋王的那一幕。
他跺脚道:“沈姑娘,快回来!”
这一声喊叫没有阻止对方,倒把卫尉军的注意力引到了沈连翘身上。
长街拥挤,人群却主动让开一条缝,让沈连翘走过去。
她越过神情激愤的人群,在弓弩齐刷刷的瞄准示威下,一直走到卫尉军副统领面前。
沈连翘抬起头,对那个神情惊讶的男人道:“蔡无疾,是你吗?”
蔡无疾,原名良狄,祖籍洛阳,后迁入江州,从无名军卒到大周朝卫尉军副统领,他用了十二年。
蔡无疾虽然无权守卫皇宫,却负责京畿一带的安全。
他是良氏族人。
沈连翘记得每个良氏族人的名字。
这里距离汤瑞和内侍足够远,远到沈连翘可以自由地说话。但她依然没有叫破蔡无疾的本名。
眼前的人三十来岁,国字脸,粗眉毛,一张脸透着常在行伍的木然和狠厉。
沈连翘希望这人足够聪明,这样对他们彼此都好。
蔡无疾看着沈连翘,原本木然的神情忽然松动。一丝诧异在他眼角散开,下颌微低唇角微动道:“你是……”
“你收到我的信了吗?”沈连翘道,“我给你写过一封信,信里的署名,是良辰。”
虽然京中有许多人知道,孔家金楼的掌柜便是良氏嫡女。但为了安全,良氏族人并没有同沈连翘见过面。
他们隐藏在沈连翘看不到的角落,蛰伏待动。
孔佑带兵出征时,沈连翘用了一晚的时间,给良氏族人写信。有一封,是寄给蔡无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