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工匠的智慧

李元清点头,“等到测试出来哪种比例的蜂窝煤好用,就开始制作。”

“大营里面可以垒大灶,用大锅,不用炉子,多放一些蜂窝煤在里面,也不用一边烧饭,一边往里面放柴火。”

“尤其是行军打仗的时候,还要带柴火,特别不方便。这一块蜂窝煤就能顶一捆柴,体积又小,方便携带。”

对于新制作好的蜂窝煤,大家都寄予厚望。

做蜂窝煤的过程,一家人齐上阵,相当于亲子时间。

三天之后,蜂窝煤晾干了,打造好的炉子也送来了。

让柳盼儿颇为惊讶的是炉子旁边还有一个空档,里面放了陶罐,装了热水。

煤球炉在烧火做饭的时候,这个陶罐里的水也会借着炉子的余热,成为热水。

虽然没有烧开,但这些热水用来洗脸洗手,足够了。

柳盼儿再一次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

“大宝,回去赏赐这个做炉子的,心思很巧,而且做出来的东西也很实用。”

李大宝点头,“儿子也觉得这个炉子非常好。”

“夏天的时候,或许觉得这些热水并不珍贵。但在滴水成冰的冬天,头天晚上把炉子封好,边上装了这一瓦罐的热水,就足够一家人洗脸用的。”

“只要炉子一直燃着,就会一直有热水。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相当实用。”

城里的这些老百姓,烧的柴都是买的。

因此,除了做饭,普通的老百姓根本就不会特意烧热水。即使冬天洗衣服,都是用冷水洗。

如果用了这个炉子,那就不一样了。

柳盼儿点头,“趁着夏天温度高,晾晒蜂窝煤时间短,趁现在赶紧召集更多的人制作蜂窝煤。”

“对了,还有这种陶瓷的结实耐用的炉子,普通人家能够用得起的,不能太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