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铸币权

这也是明末在白银问题上反映出得社会基本矛盾,而初看,这矛盾是个经济问题,可本职却是关系王朝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

“那有了白银流入,朝廷的财政便会好起来了?”范景文想着,若是如此,重开海禁也不是不可以。

而他说完这话,却见皇帝摇了摇头,“也是未必!”

“为何?”范景文急急问道,陛下不是说了要白银流入就好了,怎么还是未必呢?

“若是开了海禁,对于番国而言,我朝丝绸、瓷器和茶叶的追捧,定然会有大量白银流入我朝,在一定程度上,是能缓解朝廷对于白银需求的渴望,可是最主要的一点...”

朱由检神色逐渐严肃,他看向殿中众人,缓缓说道:“是朝廷丧失了铸币权!”

“铸币权?”殿中众人第一次听闻这个词汇,脸上露出疑惑来,他们朝身周众人看去,见他们如自己一般也是奇怪着,这才重新看向皇帝,等待着他的解释。

“是,铸币权,”朱由检看向他们说道:“自秦统一发行秦半两、五铢钱,再到唐宋时通宝、宝泉等钱币,不管形式如何,都是朝廷自己铸币,并想了各种法子来杜绝造假,便是要将铸币权拿在自己手上,掌握了铸币权,市场上若是钱多钱少,朝廷都可以进行调控,而不会引发严重的危机。”

皇帝这话,在坐众人连连点头,郑三俊作为南京户部尚书,他更是有所感悟。

“后来,白银流入,而白银,因为比铜钱方便,它可以分割,可以化零为整,也可以绞成碎银来用,才成了如今市面上通用的货币,可是...”

朱由检沉着脸色,“朕适才也说了,大明不是产银国,这些银子不是朝廷发出去的,而是从外面流入的,它流入的多少,便影响了我大明的经济,你们可能明白?”

郑三俊点了点头,他明白了陛下的意思,原先大明的钱币,是铜钱和宝钞。

和铜钱相比,银子更容易携带,也更容易交易,而和宝钞相比,白银更稳定。

故白银才成为了现在主要用的钱币,可他们谁也没有想过铸币权这个问题。

陛下这话说得很清楚,白银的多少朝廷无法调控,铸币权就不在朝廷,而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