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检验火器成果

“朕有个想法,”朱由检又道:“弗朗机气密性问题,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提高,但仅仅是提高,没法解决!”

“陛下请说!”毕懋康忙问道。

“改进生产工艺,你如今这炮筒,是用铁锻造,其中含杂质太多,这就是气密性不佳的一个原因,咱们不用铁,用钢!”

“钢?”

“是,钢比铁硬而韧,强度高,又耐高温、耐腐蚀,用来制造火炮,不比铁好?”朱由检说道。

钢在汉朝时就已是有了,但却因为炼制麻烦,没有被推广开,大多数人还是以铁为主,不管是生活用品还是武器。

“臣明白了,臣自会用焦炭炼钢,再造火炮来试验!”

史籍中,炼焦、用焦始于明代,可早在宋元时就有了炼焦技术,不过因为其制作流程麻烦,而当时对铁器的要求也不高,以至于很少人会炼焦再冶铁,毕懋康便也没想到这一层。

此时听皇帝说了钢,便也想到了炼钢术。

“还有那些?也是新制的?”朱由检问道。

“是,”毕懋康忙回道:“这些仿红衣大炮,是后装火炮,射程比弗朗机更远!”

说着,毕懋康走到一架火炮旁,指着炮上一个圆筒道:“这是薄珏做的千里镜,装在炮上可以增加命中率!”

薄珏朝皇帝拱了拱手,“还不够完善,只能看三百丈左右,臣还在研究!”

此时,从西方将望远镜传进中国已有十多年,可却没有人入薄珏一样想到将千里镜装在火炮上,在火铳火炮没有准星的时代,薄珏的这个改装,无疑可以提高火炮的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