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甘露蛋奶酥

拾箸记 青瓜 3850 字 3个月前

吃完晚饭后,何清沅又看了一个时辰的书,便早早地睡下了。

留下来守夜的是甘草,她在何清沅的屋内又支了一张小榻睡在上面,好方便半夜应答。

见何清沅已经躺下了,甘草这才一口气吹灭了蜡烛,摸索着回到自己榻上躺下。

躺下之后的甘草也没有立即入睡,而是看向床所在的方向。

她想,那位姑娘如今在想什么呢?

不过短短一天的时间,她就从沈府的一个丫鬟变成了年府唯一的姑娘,这种运气固然令人羡慕,不过她现在的心情一定也很复杂吧。

另一边的黑暗中,何清沅也正看着头顶的帐子难以入眠,却并非如同甘草想的那样,是为身份的突然变动而感到不适应。

何清沅轻轻叹了口气,她筹划来筹划去,到头来没有一件事是顺遂心意的。

在一旁榻上守夜的甘草问道:“姑娘可是要起夜?”

“不是,你睡吧。”

听了何清沅的话,甘草没再出声。

甘草在黑暗中睁着眼,看向何清沅的方向,没见她那边再出过动静,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

另一头的何清沅仍然思绪纷乱,如今年家起复,说不定用不了多久,她或许也能在京中见到昔日的家人?不不不,永宁侯府已经被贬为庶人,想要再起复哪有那么容易。除非家中的其他兄弟能在边疆立下战功,抑或是联络上了京中有旧的人家……

虽说何清沅牵挂着永宁侯府的人,可她并不希望侯府中人再卷入京中的漩涡。尽管家中父兄向来不让女儿家讨论朝中之事,但她还是能看出一些不妥。

京中固然是是非之地,但西北更不是什么好去处。且不说那位的军队如今还驻扎在那边,毕竟曾经有一世的骨肉之情在身,让父母双亲远在边陲受苦,她自己一个人在京中锦衣玉食,她实在良心难安。

何清沅枕着乱纷纷的思绪,最终还是睡着了。

终于,一夜过去了。

当何清沅还在梦境中时,沈府书房里的烛火却仍旧摇曳着。

“大人,这是西北的来信。”

沈端砚嗯了一声:“先放在那边吧,等会我再看。”

六安应声,又将那封信分拣到了私人书信那一摞,又将公函放在其上,用镇纸压好,而后站立在书桌一旁替沈端砚研墨。

今日余下的公务不算多,一个时辰后,沈端砚再去抽旁边的信函,看见信封上的“温”字,下意识眉头一挑。

在一旁替他收拾信函的六安无意中瞧见了一眼,连忙收回目光。

这正是白日里大人吩咐他找出来,刚才却又让他压下的那封信。

打从知道了姑娘曾经受过永宁侯府的一点小恩惠这件事后,六安这才大致明白了,为何这几年来昔日的永宁侯府明明已经被全家流放到了西北,却还能千里迢迢地辗转,接连不断地送信到府上的缘故。

永宁侯府,不,如今应当说是温家人了。

从六安如愿以偿地在沈端砚身边侍奉以来,就见这温家月月都有信从西北辗转送来。起初大人看得还频些,这两年来经常是让六安先搁置在了一旁,等上几个月突然这么想起,才像今天这样,让六安把信翻了出来。

六安这么估摸着,大概是这温家遭了难,如今又在西北这么个穷地方,好不容易抱上他们首辅大人这么棵参天巨树,自然是死死地不肯撒手。瞧这来信的殷勤劲,就跟见了肉骨头的哈巴狗似的,也不瞧他们家大人如今都不稀罕搭理他们那一家子了。

也就是自家大人跟姑娘心善,若干年前芝麻大点的恩情都要报答。

沈端砚撕开信函,拿出信纸展开。

他年少时便博闻强识,这般一目十行下来,不过片刻功夫,就看完这写了满满三大张的信纸,眼眸一垂,脸上露出讥讽的冷笑。

这冷笑稍纵即逝,转眼他又面无表情地将信纸原样折回,塞进了信函中,撂在了一边。

六安蹲在地上一边看着跳动的火苗,一边捡着信函往火盆里扔。

他低头看着手里这封信,突然叫道:“大人,这永宁侯府的信……”

沈端砚的声音淡淡传来:“烧了。”

“是。”

“往后温家人送来的信,不必再呈到我面前,你自行处理了。”

“是。”

翌日清晨。

一大早院子里的雀鸟就啁啾着,阳光透过窗纱投落进屋内,显然又是一个晴天。

门外传来两下敲门响,而后是甘草的声音:“姑娘,是我。”

“进来吧。”

听到里面何清沅的声音,甘草这才放下心来,松了一口气,和身后的芍药一起,打开了门走了进去,先将手上的水盆放好,才移步走到何清沅床前。

“姑娘,该起了。”

何清沅,不,现在应该叫她年清沅了。

她仰面躺在床上,神色淡淡的,让人看不出正在想什么。

甘草摸不透她的性情,也不敢擅自揣测,只能在床边侍立着。

年清沅问道:“前院没传来什么话吗?”

“回姑娘的话,夫人只说让您在这好好住着,有什么要求,您尽管让我们来办。等到您愿意了,她再来咱们这边看您。”

“嗯。”

甘草见她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便慢慢坐起身来,连忙和芍药一起上前服侍。

待她们服侍年清沅梳洗完后,甘草低声道:“昨日姑娘睡下得早,奴婢也忘了开箱笼让姑娘看一下新衣裳。姑娘这会可要看看,也好挑选今日所穿的衣裳。”

年清沅微微颔首:“好,把箱笼开了吧。”

得了年清沅的吩咐,甘草、芍药立即带领着丫鬟们打开两个大大的箱笼。

一揭开箱盖,里面光彩照人的衣衫料子便显露在众人眼前。

芍药有些跃跃欲试,主动替何清沅挑选道:“您看这条浅葱色的挑线裙子如何,这可是苏杭一带时兴的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