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狐假虎威谋人心

三国吕布之女 real觅尔 2299 字 5个月前

这心里已开始衡量开了,并且要怎么才能让他们以为他心里其实并没有失衡。

而如果表现的完全不在意,反而失真,叫他们以为自己深不可测,内心既使波澜也不动声色,这同样也不是好事情!

一个面对诋毁也不露声色,毫不动容的人,可想而知,他身边的人会防着他,甚至心里疏远他也是必然的。

因为这已经可以将他定义为一个可怕的人,一个可怕的人是战场上的敌人,将来也可能是朝堂上的敌方势力。

所以,怎么平衡这个,是司马懿需要做的事情。

人生如戏,需要演技。哪怕他是个心理特别强大的人,对此诋毁也有料到,并且完全不被外人影响的人,此时也是需要展露些人性的脆弱,反而更能引起众人的共鸣,以利于以后!

只这一瞬,司马懿已经将所有利弊利害关系全想清楚了!

心里也很快的做出了迅速的决策与判断。

一个完全没有情绪和破绽的人是会引人恐惧,并且是引人防备的,而怎么做到攻心,将人心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以内,也是他必须要去做到的事情。以利于以后更方便行事。

他得展示,他对吕布并无怨恨之心。就得稍露出人性的软弱,才能叫人真正信服!

司马懿便叹道:“杀人不过头点地,这些人,是杀人还要诛心啊……”

说罢叹了一口气,黯然的放下了纸条。

众文士见他如此,反而松了一口气,立即道:“这纸条混进来,必有人从中作梗,军师,要查吗?!只要查,必能很快找出始作俑者!”

司马懿却是思考了一下,摇了摇头,苦笑道:“其实这纸条说的也并没什么错!我司马氏的确引些人怨怼,本来就是河内人,却弃河内而去了徐州,有些非议也属正常。我司马氏的确是令他们失望了。如果,主公是那只虎,懿便是那只狐狸,这形容也没什么错!司马氏的荣光,总是离不开主公的。司马氏世代居于河内,迁出后,却随主公来了河内,不思回乡,却反而显露威严,这与狐假虎威也没甚区别,被他们骂几句,也很正常!”

众文士不忍,道:“军师心中之苦,又岂是他们可知?!军师便是心善,不肯深究罢了。也是军师念旧情,若是旁人来此,他们也未必能保得周全。全是军师忍辱负重,他们却不领情,反而多有怨怼,军师以德报怨,才是真名士也!不介意一己之污名,而不深究,这不是大义又是什么?!”

司马懿心里真的不在意吗?!当然不是。

可是这在意有打消他们心里的防备重要吗?!当然也没有!

孰轻孰重,他心里是很清楚的。

人这一生,没有几个人是真正能按照情绪来任性生活,所以才说吕布这种人是少数呢?!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这样幸运又混蛋的。

现在打消他们的疑虑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份非议,他当然在意,而在意的结果只是,背地里自己一个人慢慢消化罢了。

他很无力,也很愤怒,去徐州非他所愿,可是当然选择屈服的时候,也怀有不甘的时候,还是有人这样说他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他的心里能好受才怪?!

然而,渲泄有用吗?!

司马懿是个极清醒的人,自然不可能放纵一些不合时宜而存在的情绪激化了自己,最终做出自取灭亡的行动或选择。

遇到这样的事,怎么办?!无非是打落牙齿和着血往肚里咽罢了。是苦是寒,只自己知而已!没必要宣扬的人尽皆知!

以后这样的时候会常有,也不只单单在这河内有。

司马懿笑着摇了摇头,道:“骂几句也不会有什么,受着便是了,便是一时有点不舒服,久而久之的,也就骂习惯了。天下骂主公的人不少,以后骂我等的人也不会少。诸位也都放宽些心胸才是!”

众文士都笑了,道:“遇此类事者,自然都与军师比肩!”

“比起这个,更让我在意的是,这些纸条背后会不会有其它的目的!”司马懿道。

众人一凛,道:“莫非军师以为,这是许都出手?!”

司马懿点首,道:“张杨身边俱都是无名草包,谁会有这样的谋略?!若有此般城府,张杨早就没命了,所以,此信是一种推动,恐是曹操的人在推动着懿与河内翻脸算帐!”

可是就算想要行此计,也终究是小看了司马懿的能忍程度!

曹操况且不在意天下人骂他是个国贼,宦官之后,他司马懿也差不多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