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2章 三将追张辽弃营

三国吕布之女 real觅尔 2301 字 5个月前

“是从不评价失败者吗?!”马腾对司马懿道。

“没有绝对的失败者,只有一时的失败者。”司马懿回避了不轻易评价他人的话,他自来谨守世家身份,从不会轻易的授人话柄,而家教最忌的就是口舌之祸,不评价他人,是他自小就有的教养,他们整个司马氏族人都是如此。幼时曾有活泼的族人不遵者,便会被罚跪在祠堂面前用板子打嘴。一代又一代的族长告诫他们:不要耍嘴皮上的聪明,如果你的智慧不足以保护你的口舌,就不要乱说话,不要轻易的评价人,得罪人。既便自己要找死,也要为全族上下的人想一想,如果自恃聪明,犯下大错,诛灭九族,司马氏将何存?!

这是整个司马氏的保身之道。

偶尔一两代人中,总有那么几个怎么管教都不听,或是管教不过来的子弟,那他们就永远都出不了司马氏,更别提做官,连与外人接触都被禁止。想要出去也可以,逐出族谱,并且永远不可以提起姓司马,方才可以出去。

司马懿是守口智者中的佼佼者。他怎么可能会轻易评价他人?!

“乌巢粮草就算被毁,袁氏也不会立即就败,前有大将,后有百万雄兵,岂可大意?!”司马懿道。

二人恍然,的确,他们对于还未取得的胜利,都有点飘飘然了。而司马懿却一直很清醒。

马腾想,所以呢,面对这样的袁绍大营,司马懿的下一步是要干什么?!

不知道,也许事过之后,他都未必能全部猜出。

司马氏育才育人至此,除了佩服,除了五体投地,没有别的!

做事,这么稳得住,不得不服啊。如果是马腾,他只怕早已经先去打乌巢了,管他三七二十一,根本就没想这么多,先打了再说!

看三步之人,一定要先摘到马上就能得到的果实,却没想过吃饱以后下一顿,该如何找!?

这就是看百步与看十步,或是看三步人的区别!目光长远者,懂得延迟满足,并不追求爽。克制之道,方是长远之道。

而此时的前线,曹营与袁营已经相距于战场之上,整兵都已完毕,几番叫阵,擂鼓,作战,双方都各有优势,却都不能轻易打胜对方!

不仅曹操头痛,连袁绍都觉得头痛!

自上次曹操集结了三将以后,曹营已经与袁军上下叫阵过好几次,然而每一次都不能取颜良,不能轻易胜。几番交手,都各有输赢,却无法大胜。每一次,都是颜良,张郃,以及张辽合力,破了他的布置,便是有典韦,徐晃,许褚三人力敌之,也根本无法取胜。因此,曹操见久战而徒增消耗以外,这心里便如焚一般。奈何他的粮草真的耗不起!

“颜良不死,恐怕难以胜袁绍,就连退袁绍也不能!”曹操往阶下诸将一一看过去,除了这三将合力以外,其余战将,就算到了阵前也不过是送他们作颜良的刀下鬼,不禁愁容满面。

原本他是不会这么着急的,只是曹操缺粮,又焦虑啊。他不仅耗不起,后方还有大事要做,这里若无取胜,再拖延下去,只会被拖住手脚,万一后方有事要支援,他也分不开身。

“末将等无能!”阶下诸将十分惭愧。

曹操愧然而叹道:“惜操自小便立志为雄,然今却无一将可斩颜良,苦也!”

典韦与许褚,徐晃也十分羞惭,他们不好说借口,是因为他们自觉无能,其实他们十分嫌那张辽碍事。倘不是这张辽时不时的冒出来支应那颜良一把,三人合力,再配合一些战术,未必不能斩颜良,哪怕拼了这条命也得做啊。

但是对方总有张郃和张辽左右支应,每每有进展时,总被这二人给打乱,三人心中几次下来,总是功亏一篑,这心里都有心病了!

这股郁气在心底不散,郁闷可想而知!

典韦道:“要杀颜良,不如先杀张辽张郃,这二人死,无强将掩护颜良,那时再斩颜良不迟,否则每次叫战都被他们拖住,实在不利战事!”

许褚与徐晃也深以为然,道:“吾等附议!”

“可有良策?!”曹操道。

典韦道:“这张辽十分奸诈,便是遇袭,也定会去寻求颜良相助,不如先杀张郃,再杀张辽。”

许褚道:“如此也可。我三人先去诈要杀张辽,三人合围,张辽必不能敌,必会去求颜良相助,我们三人在后追,再撤出二人来,回首去杀张郃,张郃的营地离这二人稍远,若能成,可除去一患!”

“倘颜良与张辽杀回,一人可能敌?!”曹操道:“操不愿失汝等任何一人也!”

三人心中一暖,道:“三人齐来,避之可也!趁势乱了,杀张郃后,提其首级,再去取这二人,他们必士气丧尽,若能杀张辽更好,若不能,事后再图击破。三人终是患,只要死了张郃,二人总归是有法子能够分开图之!”

曹操道:“便依此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