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曹操记恨会是什么下场,无数人用事实证明了。袁谭能不重视吗?!
这个盟友,既然被自己背弃过,那么就必须得踩死,否则有这么个仇人在,岂不是连睡觉也睡不安稳?!
袁谭心已有所偏了。
令他不安心的未必是谋臣的劝解,而是被勾起了心病。
他心中想要消灭所有潜在的,或是已经结仇的敌人。
不然这不安心。
而这份人性,就是人的劣根性,打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当一个男子要抛妻弃子,在做出这件事的时候,他的心里虽然有愧疚,但更多的是怕被记恨,因此,他表面上可能会祝福妻与子幸福,而事实上是不希望他们过的好,最好是死掉的,这样他的愧疚也就消失了。
有些更狠的人,有些权势的,是会将妻与子给踩进泥里,然后作践死的。这不仅仅是为了让愧疚消失,而是让自己人性中的一部分不堪的证明消失。可以说这是一种变态的完美主义。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只是一部分人劣根性会战胜善良的人性。
而恰巧袁谭就是这种人。
为了所谓的完美,或者说是逃避心理而趋于完美主义,宁愿让辜负过的人,背弃过的人消失的那种人。
而司马懿则完全的利用了这一点。
要说动袁谭,其实只要触及到了他的利益和心性,其实并不算太难。而最重要的是,这个时机很重要。这个时机是袁尚已经苍皇的到处奔走,都不能逃离的窘迫之境。
见他被袁谭追着打,城池等要么降了曹军,要么怕袁谭追究,也不敢亲近袁尚,收容于他。若说压宝与他,又怎么敢押?!
他这节节败退,明显不能力挽狂澜的才能众人都看在眼中。
因此袁尚,几乎已经在山穷水尽的边缘。
晚上,漳水之边。
斥侯又禀报造饭的洞又少了很多,他便知道,又逃了很多兵走了。
袁尚接连写了很多信出去,却没有一封回的。没有城池敢让他据守,怕被袁谭报复。
倘若追打他的人是曹军,也许还有忠于袁氏的人会愿意以死而收留他。然而,正因为是袁谭,谁又愿意掺合进这必输的赌注中去呢?!能不临阵变节投降曹操,便已经对得住袁绍了。至于谁为正统,等他们打个你死我活,分出最后的胜者再说吧!
因此袁尚当真是山穷水尽。
眼见粮草也殆尽,邺城又回不去,他的眼泪不知不觉的就又落了下来。不禁后悔,早知当初,该留在幽州,至少还能保住幽州,不至于连个据守的城池都没有,连自保的能力也失去。
袁尚的战将们也都很沮丧。每战每输,叫人无奈。不是他们不强,而是士气不振,人没有信心,谁能打得赢?!
他的谋士给他出了一个主意,道:“将军,不如求和吧!”
是求和,不是投降,那么就是向袁谭求和,若是与别人,便叫投降。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