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元宵节到了,周宅里不少主子都带着丫鬟下人出去看花灯,姜烟跟周宏说了一声,收拾打扮好去远山院找秦氏。
哪想到刚出院门就和秦氏撞上了:“还说我去等你,哪想到你比我还快!”
秦氏穿着深青夹棉袄和下裙,手上抱着个手炉:“我也才刚刚收拾好,你只带着身边这小丫头?”
姜烟望了眼杏儿:“左右咱们身边没照顾的人,带上他足够了。”
“对了,姐姐带没带些散碎的银子,待会儿在街上一定要买好些东西的,大额的银锭子小摊贩们找不开。”
“带了,”秦氏抬起手,让他看自己腰间鼓鼓的荷包,“亏你想得周到,昨儿还特意叫人去嘱咐。”
“我这是有备无患,”姜烟走下台阶,往前面快走几步,“咱们快走,现在天刚刚黑,街上的花灯肯定都摆上了。”
主仆几个刚出周宅大门,就看到往日里安静的各家大宅门口有和他们一样去灯会玩的小姐夫人以及年轻的公子哥儿们,看见周宅里出来的难免多看几眼。
这一看,灯笼光亮下的姜烟犹如这繁华灯会催生的贪恋红尘的狐妖,一双狐狸眼明亮多情,丰润的唇叫人看得丢了魂儿。
周遭乍时一静。
秦氏把姜烟拉到另外一边,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大一些的手绢儿,叫丫鬟给他戴上。
姜烟赶紧把手绢儿往脸上捂,大意了大意了,他忘了这可是一张勾得周家上上下下几十个见惯了女人的男人都把持不住的祸水脸,幸好是在这儿,要是在外面街上更糟糕。
手绢儿遮到鼻梁中间,只露出一双眼睛,虽然还是美丽异常,但好歹不会叫人一眼就走不动路。
姜烟望着那些还愣在原地的人,拉着秦氏一顿小跑。
慢慢的,街道入口那儿的声音越来越大,冲天的光亮也渐渐扩大,当姜烟拉着秦氏跑到街口那儿,一眼望去便被席卷进花灯的海洋。
只见街道上头挂着一排排莲花金鱼小猴子小鸭子小老虎的灯,街道两边则是摞得高高的灯墙,下面挤满了看等买灯猜灯谜的人。
而街面上,是摩肩擦踵的人们,有平民百姓也有穿着富贵的公子小姐,大家手里不是拿着灯就是拿着沿街买的吃的东西,更有那些被父母抱在怀里抗在肩头的孩子,银铃似地笑声此起彼伏。
这是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热闹,满满的烟火气和最纯粹的节日氛围。
姜烟已经不知道看哪儿了,指着左前方灯墙里的一盏灯:“那盏灯做得真好,上面的画怕是出自不一般的大家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