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精,而不在多。
昔日凉州韩遂和马腾两人麾下的骑军总数甚至高达二十万人。
太平道入主凉州,高平川一战虽然击溃了凉州联军,但是实际上的杀伤并不是太多。
凉州联军被俘虏的人颇多,实际上伤亡并不大。
现在太平道在凉州的总兵力刚过了四万之数,还不到从前的四分之一。
这其中的缘由比较复杂,不过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许安自太行山以来便开始推行的精兵简政,许安解放了凉州之后,裁汰了大量的凉州归降军卒,只招揽精锐,将其余不合格的军兵都编为了屯田兵。
屯田兵在许安制定的方略之中,平时不在作战部队之中的统计之中,只是作为预备役使用。
黄巾军中最精锐的部曲,都集中在许安的麾下,进入武卒营和锐士营之中,或则是六营的骑军之中。
战力次一等的军卒则被分配到各地作为守备部队,再弱一等,便作为民兵,作为预备役,也就是屯田兵。
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维持大量的军队,需要的钱粮物资也是海量的。
韩遂和马腾能够维持如此庞大的骑军,是因为得到了凉州多年以来积累的财富,再加上他们排除异己之时,从其家中夺取的财物。
还有便是劫掠,每过一段时间,韩遂和马腾都会带领大量的骑军南下劫掠,一是练兵,二是夺取物资钱粮,维持大军。
而这样的办法,许安自然是不可能使用,因此许安也没有办法去维持如此庞大的规模的军队,因此许安裁汰了大量的军卒,并选取了其中的精锐,编连为新军,归于直辖。
“呼——”
许安吐出一口白气。
明明已经到了春季,但是哈气还是能够看到白气。
一年比一年恶劣的天气,让许安联想起正月之时那出现的日食。
这个时代的记忆他记得很清楚,但是此前记忆却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的消退,毕竟已经过去了九年的时间。
“四年春正月甲寅朔,日有食之……”
许安站在大帐之外,抬头看着黯淡的天空。
“丁卯,大赦天下。三月,袁术杀杨州刺史陈温,据淮南……”
原本的时空之中,现在的中原还是群雄割据的状态,相互攻伐,袁术并不像如今的那个袁术一般那么的恭敬。
许安眉头紧蹙,他想不起来后面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他只是本能的感觉很重要。
“明公为何驻步不前?”
跟随在许安身侧的徐晃看到许安停在大帐前,他没有听到许安的全部低语,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提出了疑问。
“突然想到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但是却只回忆起了一半……”
“文和。”
许安偏过头去,看向一旁的贾诩。
“我军各地的储备的粮草,如果发生了灾荒,是否可以在保障军队所需之时兼顾普通的百姓?”
贾诩有些疑惑为什么许安在这个时候突然问出这个问题,大帐之中一众军将都在等待着许安主持军议。
张鲁选择归降,汉中也归于太平道治下。
现在他们正准备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贾诩眼神微动,他此前就听过许安有未卜先知之能。
但是在贾诩看来,这不过是根据掌握的情报,做出精确的推断,从而让人感觉其有未卜先知之能。
“如今粮草储备,供给大军南征勉强够用,并州富足,有不少的余粮,但是关中新定,若是遭遇灾荒,恐怕……”
贾诩眉头微蹙,黄巾军施行了屯田制,确实使得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很多,各地的商业因为许安的鼓励也兴盛了不少。。
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黄巾军连番的征战,消耗了大量的粮食,转运的途中损耗虽然有装货量更大的四轮马车在少了许多,但是仍旧是一笔巨大的消耗。
再加上许安要求黄巾军作战的军卒饭食标准可以说是所有部曲之中最高的规格。
现在黄巾军一线部曲军卒的饭食之中,都有着为数不少的肉脯,当然也少不了粟米。
西部鲜卑、南匈奴、还有上谷乌桓的领地被纳入了太平道的版图之中后,黄巾军之中并不缺乏肉食和皮革,这样让凉、并两地的商业兴盛了许多。
贾诩的脸色有些迟疑,他听出了许安言语之中的意思,许安似乎料定很快便会发生什么灾荒……
谈起东汉末年到三国的那一百年之间的时光,除去那如云的将星和那些智计百出的谋臣之外,最让人深刻的,正是那频繁的天灾。
许安双目微凝,凉州、并州就算遭受灾荒,还不算要紧,他记得东汉末年很多的灾荒都因为旱灾和蝗灾。
在许安的记忆之中,旱灾没有波及到凉州地区,而凉州地区多为游牧,蝗灾自然也是无从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