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查纠不法,肃清河北

黄天之世 罗小明 2346 字 4个月前

袁熙是真的不太会治理地方,而且幽州经过了公孙瓒的多次盘剥搜刮,又经历了冀州军的劫掠,很多地方都难以恢复生产,近一年才逐渐恢复元气。

而冀州在韩馥占据之后便一直处于稳定之中,青州也是一样,大部分的战火都是在黄河南岸爆发,罕有波及北岸,因此河北之地的经济一直没有被破坏。

实际上青州之役,魏庭虽然战败,但是仍旧占据着极大的优势。

只需要韬光养晦两三年的时间,便又可以获得大量的粮食兵甲,同时招募起大量的军卒,补全在青州的损失,而后再度南下讨伐汉庭。

只是汉庭的官员并非是酒囊饭袋,他们也知道他们的处境,于是才有了这一次破釜沉舟的北伐。

许安收起了案桌之上最后一份文书,双眉紧蹙。

最后一份文书写不是河北的事情,也不是漠北和西域的事情,而是关于南方的情报,出自于鹰狼卫之手。

就在他在稳定河北和漠北的时候,汉庭在兖州招募了许多的新兵,同时也从扬州、豫州开始调兵北上。

荆州之战已经落下了帷幕,夷陵最终还是没有攻下,甘宁训练的水师虽然比起以前的益州水师要强上许多,但是相对于荆州水师来说仍旧是有着不小的差距,夷陵的地势也制约的明军陆军的进攻。

在南阳战场,黄忠带领着荆州军的主力和徐晃带领的明军在南阳郡先是发生了一场遭遇战,遭遇战最终以荆州军战败告终。

黄忠最后领骑军与强弩兵断后,徐晃见荆州兵虽败,但是却是阵型未乱,撤退仍然是井然有序,最终还是选择以稳妥为主,没有继续追击。

南阳郡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荆州军一路退却,一直退到了襄阳,而徐晃也追击到了襄阳。

襄阳、樊城两地处南阳盆地南端,依岘山而峙,夹汉水而立,跨连荆豫,控扼南北

襄阳城地势较高,三面环水,一面靠山。

北面、东面、南面皆被汉江环绕,西面则是万山,西南面是岘山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山头十数個。

黄忠经验老道,他沿江布防,依山列阵,驻守樊城。

横陈在江面之上的六十余艘战舰,和樊城三万严阵以待的荆州军,终究是拦住了明军的进攻的步伐。

虽然有配重投石车,但是仍然没有办法攻克襄阳城。

配重投石车在北方的平原之上无往不利,但是到了南方却是水土不服,攻城摧坚,还需要步兵和水师的协助,没有步兵和水师的协助,饶是配重投石车杀伤力再大,也没有办法临近城池。

孤掌难鸣,在收到了甘宁和赵祗撤军之后,徐晃也撤去了对于襄阳的包围,带领着麾下的军卒重新撤回了武关。

荆州之战以这样的结局落幕,并没有出乎许安的预料。

进攻荆州的军队本来就是作为偏师策应主力进攻,牵制荆州和豫州的兵力不能够全部北上罢了。

而徐晃虽然领兵撤离,但是却再撤军之时,将南阳郡大部分的作物都全部收走运回了武关。

南阳盆地此前在籍人口有三百余万,土地肥沃无比,收割的粮食不仅补足了明军的消耗,甚至还有不少的富裕。

荆州之战明军已经完成了原定了目标,还攥取到了足够的好处。

许安之所以皱眉,并不是因为战事的原因,而是因为汉军的异动。

他收到的密报反映,汉军正在给城墙包砖。

黄河南岸的城池,濮阳、延津、高唐,还有广成关、旋门关,汉军都开始用砖头来外包城墙。

配重投石车虽然威力强大,但是面对着厚重的砖墙,却是破坏力有限。

在历经了数年的时间,汉庭已经是出现了进步,想到了应对之策。

敌人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也让许安感受到了危机感。

先是从军队、武备之上开始模仿,从环臂甲到新式骑具,然后是器械之上,从四轮马车到投石车。

一旦汉军完成了城墙的包砖,那么配重投石车的优势将会被不断的缩小,攻城难度也将会加强。

轘辕关、襄阳、夷陵这些城池都证明了一点,曾经无往不利的配重投石车现在作用开始被降低。

元宋襄阳之战时,拥有着配重投石车的元军在进攻南宋之时,在很多时候还是需要依靠人力强行攻城,襄阳之战最终历时了整整六年,元军才得以攻陷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