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禁城春色晓苍苍

黄天之世 罗小明 2308 字 4个月前

而棉花的推广和普及,也使得明国国内的普通民众在过冬的时候能够拥有更为保暖的棉衣和棉被,原本寒冬冷酷,平常人家很难拥有过冬的裘衣和皮毛,只能是靠着身体,还有柳絮等物取暖,强撑过去。

但是如今有了棉花,寒冬比起以往要好过的很多。

大明建国如今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之前每到寒冬,各地总有被冻死的人出现。

但是自从棉花得到推广,开始大规模的种植,并且生产出棉衣和棉被之后,这样的情况便少了很多。

棉衣和棉被还有各类的棉纺织品价格有两种价格,一种是售卖给国内民众的价格,采用一定的限制制度,作为明国的公民每一个人的身份凭证,可以以低价购买两件棉衣,每户可以购买棉被两床。

另一种是外贸,而外贸输出,许安自然是不会降低价格,反而还提高了不少。

这部分的产品主要是走中高端路线,那些棉衣和棉被等制品不仅制作的相对精细一些,有一部分甚至被绣上了特殊的标签。

如今明国所有的对外贸易商品、奢侈品上面都带有一个标志,那个标志是许安特意名人设计的,以日月作为标志,代表着大明。

品牌效应的力量,这个时代的人对其知之甚少,但是许安却是深知品牌效应能够造成的影响。

日月标志,只有奢侈品,高端的贸易物才会拥有,与平价物品区分开来。

这样做的目的,正是利用那些封建贵族、商贾的虚荣之心。

既然西方诸国现在以用瓷器、喝茶水为尊贵之象征,那么便在这样的风气之上火上浇油一把,把所谓真正奢侈品的含义教给他们。

到时候,就算是出现了仿制品,出现了替代物。

也难以动摇印有特殊标志物品的价值,现行的标志基本都带有防伪的措施。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商贾的学习能力确实也很强。

有一些商贾也模仿着,像模像样的弄出了标志,开始打造着属于自己的品牌,并且登记入册,将其作为商队的标志。

虽然他们都还处于摸索之中,不太清楚内中的含义,只是邯郸学步,但是不得不说这些人的反应是真的迅捷,嗅觉也是真的敏锐。

走下廊桥,没有了顶棚的遮蔽,阳光直接照射在了许安的身上,也打断了他的思绪。

许安抬起手,揉了揉有些胀痛的太阳穴。

从太行山养出来的习惯一直都影响着他,他已经变成了一个闲不下来的人。

中原现今已经安定,按理来说应当是放松休息之时,但是他的脑海之中想的完全是国家内部的各种政事还有长安城内的事务。

他刚刚在永宁阁,听着三府六部的官吏禀报着他不在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些重要大事。

刘辟监国期间,长安城内和国外都没有发生大事,西域和北疆甚至连反叛都没有发生。

本来许安还担心,西域和北疆的那些势力会趁着他们东征的这段时间,升起一些不该生出的想法。

但是没有想到两地的人皆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他想要找寻一个借口清理一二却是都没有办法找到。

安北都护和北疆三省的那些游牧部族更是老实的不得了。

那些部族畏吕布如畏虎,听说吕布的名字在北地都是禁词,不能够念出口中。

西域都护府被改为行省,西域行省的那些国家没有说什么国名重要,道统重要。

这些人被取消了国内事务的绝对统治权后,仍旧都是老老实实。

当初郭泰征大宛之战,他们很多人亲眼看着那明军冲散了大宛和贵霜的联军,势如破竹,根本毫无反抗之力。

比起大宛他们都十分不足,他们又如何敢于违逆更为强大的明庭。

纵使是心中有万千的不情愿,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臣服。

一路走到了太液池旁,顺着脚下的青石路,许安向着神明台的方向走去。

“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

神明台下放着十四口古朴的大鼎。

这放置于神明台下的每一口大鼎都并不简单,都有着特殊的含义,每一口鼎都代表着一个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