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第 31 章

心里却有些意外,又觉得,好像就该这样。

原来妈妈也会笑的。

是因为日子逐渐好过了吗,自己争气,学习好,家里的事也逐渐顺起来了?

还是说,远在沈阳的姥爷来了什么好消息?

姥爷一直身体不好,需要看病,而姥姥没退休工资了,只能靠姥爷一个人的工资撑着。

乌桃不知道,也不太敢问,不过这让她心里松快了许多。

一时仿佛外面的日头明亮起来了,碗里的饺子也更香了。

青桐喝了凉水后,好多了,其实也没怎么烫着,就是太急了,一家子继续吃饺子,吃芥末墩,吃凉拌大白菜。

这么吃着时,青桐也说起来单位的事,还有院子里邻居家的事,反正随便谁家的就这么说说。

说话间,乌桃乌桃不知怎么想起来洛再久,她不知道洛再久有没有饺子吃,应该没有吧,他不是没有腊八粥吃吗?

乌桃心里冒出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一出来,她便坐不安生了。

直觉上,她知道妈妈会拒绝自己,肯定不许的。

妈妈对东西看得很紧。

可是妈妈今天心情很好不是吗,她还笑了,也许她会答应自己呢?

于是这一天,乌桃做什么都有些心不在焉,她被自己的想法折磨着,但是却又做不到。

最后终于下午时候,她看妈妈要出门,便趁机提起来。

她说出要给洛再久送饺子尝尝的时候,宁妙香惊讶地看着她,她感觉,下一刻,她妈妈一定会说“干嘛给外人饺子,你当我饺子吃不完吗”。

她便有些窒息,也后悔起来,为什么要张口,为什么要提这种奇怪的要求?

但是并没有——

宁妙香只是皱着眉头问:“这是谁啊,你同学吗?”

乌桃低着头,小声说:“是一个捡煤核的朋友,他帮过我,那天帮我一起捡煤核,他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腊八的时候,他没有腊八粥喝。”

说完后,她根本不敢抬头看妈妈。

宁妙香:“也行,那给他拿上点吧。”

听到这句,乌桃惊喜不已,感激涕零:“真的吗?谢谢妈妈,太好了!妈妈真好!”

宁妙香没好气地来了一句:“以后再这样,我打断你的腿!”

然而乌桃却很开心,她觉得妈妈只是说说而已,妈妈是大好人!

她拿了铝饭盒,装了大概十几个,之后放在竹筐里,背着竹筐,兴致勃勃地去找洛再久了。

上次她和洛再久说话,知道洛再久家住哪儿。

大过年的,街道上人并不多,墙上是更多的大字标语,地上是燃过的红色炮皮,偶尔谁家传来炮仗声。

她很快走进胡同,往洛再久家过去。

北京的四合院绕来绕去的,院套院,院连院,有时候隔着一个夹道,夹道那边的院子已经是另一个胡同另一条街了,不熟悉的很容易转迷糊了。

不过乌桃早就走熟了,也没怎么费心,绕过一条胡同,穿过夹道,没多久就到了洛再久家附近。

到了后,她就有些茫然了,并不知道去哪儿找,正茫然着,看到几个小孩在拍三角,便赶紧过去问,对方一听洛再久,就指指前头:“过了那道月亮门,没门帘的就是他家了。”

乌桃谢过几个孩子,忙穿过月亮门,之后果然一眼就看到了。

到了冬天,各家都挂上厚棉布门帘了,也许已经旧了,也许已经打上补丁了,可各家终究会有这么一个门帘,那都是用了多少年的,可以在开门的时候挡住外面的风。

唯独这家没有,冷风吹着单薄的门窗,好像能直直地吹进去一样。

屋子旁边堆放着一些杂物,煤箱子碎砖头,还有一些明显捡来的废铜烂铁。

乌桃隔着门,低低地喊了声:“再久哥哥,你在家吗?”

里面答应了一声,很快,门开了,洛再久出来了。

他戴着一个护耳雷锋帽,穿着旧棉袄,有些惊讶地看着乌桃。

乌桃因为还想着回家赶紧学习,便从竹筐里掏出来饭盒:“这个,我家包的,你尝尝吧,挺好吃的,猪肉白菜的。”

洛再久还是有些没反应过来,只怔怔地看着乌桃。

乌桃便觉得不好意思,她解释说:“你不是说你没腊八粥喝吗,我怕你也没饺子吃,我家的饺子做得挺好吃,我和我妈说了声,就给你带了一点来,不多,你自己热热吃吧。”

洛再久接过来那饭盒,低头看了看,这才望向乌桃:“谢谢你,乌桃,我没想到你会给我送饺子。”

乌桃:“我也是突然想起这事,还怕找不到你家呢,幸好找到了!”

说着她笑起来:“你自己包饺子了吗?你该不会已经包了吧?”

洛再久:“没包,我哪会包呢,本来打算去邻居家蹭几个,现在好了,我也有饺子吃了!过年吃饺子,太好了!”

乌桃:“那就好,你赶紧热热吃吧,我得回去了。”

洛再久:“你这就回去?”

乌桃:“是,忙着呢,我得回去学习去。”

洛再久:“学习?大过年的,你还要学习?”

乌桃认真地道:“那当然了,我比别人上学晚,得努力赶超才行,不趁着这个时候学,平时哪有功夫啊!”

洛再久想想也是:“那你赶紧回家学习去吧。”

作者有话要说:之前有一些评论会对“那个年代竟然有孩子没上学”质疑,上一篇《七零之走出大杂院》还有读者问,落户口那么麻烦为什么女主不干脆高考回北京。

所以本章开头再次赘述了时代背景,就是生怕大家没注意到这个背景。

北京的小学1966年没招生,1967年也没招生,很多孩子家里蹲,到了1968年春天才匆忙开始招,三年的堆在一起,孩子的年级就很乱。

到了1969年(也就是文中现在时间点的开春来年)再来了一个大跳级,所有的年级硬生生给你拔高一个年级,没错,剧透下,明年暑假,那个上了半年学的女主,直接就是四年级的孩子了,而小学是五年制,她上一年半的小学就直接进初中了。

然后那个时候也缺老师,有些师范生可能上了一年就匆忙毕业过来当老师,自己可能也就十六岁就要教中学生了。

那个时候,各地都是这样,很多人记忆都模糊了,跳跃了,因为本身就是乱的,搞不明白自己怎么就上四年级了,也搞不明白怎么算的,闹哄哄的就这么过来了。再稍微大一些就是大串联,全国各处蹿。

除非有强大的自制力和明确的目标,不然一个孩子,真得就是混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