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李世民的污点

李佑的大唐 西关钛金 1202 字 5个月前

李世民的危机感也让他对太子李承乾严格要求,他把延续王朝的希望寄托在李承乾身上,但这给予李承乾极大的压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也就变成了一个“双面人”,按照《旧唐书》的记载,他在上朝的时候在李世民面前宣扬忠孝之道,回到东宫就开始和宠臣、爱妾嬉戏。

每当东宫臣子劝谏的时候,李承乾正襟危坐,摆出引咎自责的痛苦样子。甚至为了防止李世民知晓自己的事情,他只在暗中悄悄的寻欢作乐。

但是这种阴奉阳违的行事风格也使得李承乾面对李世民中时心怀恐惧和紧张,他也越来越讨厌父亲的期许,变得十分痛苦。

如果此时李世民知道自己的错误,也许还能挽回,可惜李世民做了一件更加错误的事情,那就是因为李承乾的行事作风,让李世民逐渐放弃了李承乾,转而想要立嫡次子魏王李泰为太子。

其实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不满在贞观十年就有体现,这一年李世民分封子弟十七人为王,除了五人因为年幼被留下之后,当时的李泰也被留在长安,此后李泰和李承乾各自发展自己的势力。

明明贞观十年的分封中,17岁的李泰年龄偏大,却被李世民执意留在长安,这种行为就是李世民内心想法的表现。

此后李世民又下达了一个命令,让李泰开设文学馆招揽学士。其实这里面就很有深意,李世民本人在唐高祖时期就设置过文学馆,并且笼络一批文人作为自己的参谋,比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这些人后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了李世民登基立下汗马功劳。文学馆的开设无疑是鼓动李泰的夺嫡之心。

贞观十四年,李世民亲临李泰在延康坊的府邸,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赋,还赏赐魏王府的官员和老人。赦免延康坊所在长安县的死刑犯。

贞观十五年,由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李世民十分高兴,赏赐李泰的财物超过了李承乾,由此引起朝廷大臣的劝谏。

李世民不断支持李泰,这使得李泰的野心膨胀,他的身边聚集了唐初功臣的后代,由此形成了一个党派,主要由柴绍之子柴令武、房玄龄之子房遗爱,杜如晦之弟杜楚客等二十多人组成。这些人为李泰夺嫡出谋划策。

也渐渐的让李泰的行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却只有一个人不知道,那就是李世民,他始终对李泰十分的信任,天真的以为李泰会本分的做他的魏王。

可以这么说吧李世民最大的污点应该就是他对自己的儿子的皇位处置问题之上,一个踩着万人的尸体走上了皇位的男人,居然天真的认为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