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奎想要留下来,为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虽然去江南安全了,但是到了江南之后,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就只能做一个默默无名的农夫,这或许是成奎的人生。
但是成奎知道,这不是自己两个儿子的人生,今晚李佑的和蔼可亲还有李佑的做派赢得了一些人的心,特别是学堂的建立和李佑的保证,六岁和十二岁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入学。
这让这群本来都看不到希望的人,全部都看到了希望。
读书在古代那可是很神圣的事情,春秋战国之前,读书、识字都是贵族及士大夫阶级以上的人才能资格进行学习的,而庶民是没有资格。及至周天子式微,读书识字才进入到了平民家中,一般的平民百姓才有了机会读书识字。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读书识字就已经完全的下放到了平民之中,可是此时的阶级还是很严格的,即使是有学识的人也不一定能够到朝廷做官,而是作为当时贵族的客卿,而这也是当时士大夫阶层以上的人物喜欢养客的所在,而这些客是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如出谋划策、计账算账等等,而一旦做了某个大人物的客卿,那么在吃食、衣物及钱财方面是完全不用担心的,因为这些贵族完全有能力养活这些客卿。
在大唐时期,“士农工商”在社会中虽然有着不一样的地位,可是除了排名第一的“士”名利兼收之外,后三位不是太辛苦就是没地位,故而人人都争做读书人,以期一朝高中。
高中之后所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权力与地位的提高,还附带了许多其它好处。而这些好处也正是造成读书人地位高的原因。
要知道当年杜甫从沦陷的长安城逃出来以后,如果不是因为读书人的身份,早被拉去当壮丁了,哪有机会写出什么《三吏》《三别》?
所以李佑的一个办学堂,是真的一下就牵住了所有本来准备离开庄园人的心有那个父母不为自己的子女着想,特别是中国的父母,他们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子女付出,如果有一个可以让自己的子女脱离现在身份的机会,他们会拼死一搏的。
“大哥我也想为我两个小侄子留下来。”曾经一直狂骂李佑,甚至想要和李佑拼命的老三赵黑也轻声的道:“我大哥替我挡了一刀死了,留下两个八岁的孩子,要是跟着我去了江南,孩子的一辈子就毁了,可是留在这里可以进学堂,即使以后不能高中。
但是凭着识字的本事,依旧可以找到个账房的活计,总比在土里扒食吃要好!”
“老三,你也要留下?”刘大庚直接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