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兄友弟恭

以前有葛尔丹在中间,沙俄挑起葛尔丹和大清之间的争斗,前几年把葛尔丹打服了,打的葛尔丹不敢再有动作,彻底归顺了大清。

沙俄自然不乐意看到这个情况,再加上种种原因,沙俄突然对大清发难。

至于这个种种原因嘛?

自然有胤禛的手笔。

沙俄如今也正值变革时期,内政混乱,而大清战车,弩箭,又加上这两年来火器营改良了大炮,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就大清的立场而言,沙俄主动发难,不是明智之举。

可以说是主动送人头也不为过。

这也是戈柔的意思,沙俄蠢蠢欲动,趁着他们现在还在混乱期,不如直接打了,打服了,总能老实很长一阵,正好也能安定边关。

边关安稳,才能更好去发动变革。

胤禛派人挑动沙俄对大清发难,打的就是逼康熙动手的意思。

康熙虽然有意跟太宗比较,但是他并没有攻打沙俄的想法,在这方面,他还是求稳的。

所以胤禛“迫不得已”才用这招逼迫康熙一把。

大清国力强悍,这几年,改良品种的水稻棉花落实入地,大清百姓安居乐业,吃得饱穿的暖。

在戈柔看来,这次的仗非打不可。

在她看来,没有不打的理由。

国库丰盈,粮草绝对充足,大清在这个时间点上,兵强马壮。

上几年大胜葛尔丹,士气正盛。

肯定是要打的。

可是结果却让她有些诧异。

事实并不想她想的那样,挑衅,康熙立即下令攻打。

其实康熙也想打,只是他有些害怕,害怕别人说他好战。

如今国泰民安,打仗,受苦要命的是普通百姓。

朝堂上也有两种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