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第 97 章

送走了这位之后,傅瑶便开始整理文稿,再亲自添些画,正经整理出本书册出来。

她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写话本、做生意、同虞夫人编戏本,乐在其中。

当年南下之时,傅瑶曾经将自己和离后从谢家取回的那话本带上,但却始终未曾续过,直到偶然被虞夫人见着。

虞夫人很喜欢这故事,催着她快些补上后续,改成戏本之后必定又能红火一阵。

这故事是隐喻谢迟的,虞夫人对京城之事并不关心,并没看出来,可傅瑶心中一清二楚。

虽山高水远,但傅瑶偶尔也能听到谢迟的消息。

她对谢迟再没什么绮念,但在知道他平平安安,北境大体顺遂之时,也总是倍感欣慰。

抛却那些情情爱爱的纠葛,她是真心希望谢迟能好好的。

所以她最终还是应下了虞夫人的要求,续上了那个故事,受当年秦生那出《黄粱记》的启发,在结尾用了同样的法子。

虞夫人看完之后,抚掌赞叹。

隔着千山万水,人是见不着的,可故事和曲子却是能传开的。

这一年的仗打得很顺,夺回凉城后北狄败退,谢迟传令整顿修整,也总算是给下属们休沐的时日。

他这个人自己分外勤恳,下属们也都绷着一根弦不敢松懈,如今总算得了闲暇,倒也不敢做什么太出格的事情,也就是在城中喝个酒听个曲。

谢迟对这些并没什么兴致,但听着亲兵提起南边传来的《寻仙记》,便动了心思,也去听了会儿。

这样的地界自然是没全套的戏班子,演不起来什么大戏,也就是唱了几段其中流传颇广的小曲罢了。

但谢迟却听得入了神。

其实很早以前那话本写成没多久,他就看过,只是曲子江南传到北境,却晚了足足半年。

下属们大都不通文墨,也就听个曲下酒,谢迟听着唱词,却不由得想起傅瑶专心致志落笔的模样。

分别一年有余,他竟还清楚地记得傅瑶披着外衫,在窗前写话本的模样。

连他自己都觉着意外。

离京第三年。

被家中来信催了数次,傅瑶也分外想念亲人,在犹豫了一番之后,决定启程回京住上一段时日。

至于是留在京中,还是再南下,又或是到旁的地方去走走,视情况而定。

虞夫人原本就想北上,得知傅瑶有回京的意图,一拍即合,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