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晚上想吃什么?还吃面片汤吗?”

叶瑜想了想,提议道:“要不吃面条吧,清汤面就可以。”

叶母收好碗正准备离开,听到他的话便应了一声。

“那你乖乖在屋里待会,要是无聊就去旁边找河哥儿他们玩。”

赵舅母实在是个奇葩,一见到叶瑜就是一顿说教,说他身体不好的原因就是不作工,要是天天劳作,咋可能一直生病。

这话一出就叫叶父一阵怼,但她依旧振振有词,还用她们村里一个跛脚的人举例,气得叶老太差点插腰骂人。

因此叶母索性就不让叶瑜出去了。

叶瑜也不想出去,他在屋里翻两页书都比听赵舅母说话有意义。

现在的文字并不算太复杂,跟简体字有相像的地方,几本启蒙书上的字他基本都认识。

就在叶瑜拿过《三字经》,翻到上次看的位置继续看的时候,赵舅妈终于待不住准备离开了,她走之前还特地把桌上的点心包起来放进筐里,一点都没剩下。

出了门之后她拉着叶大嫂躲到一边,小声说:“你再考虑一下芬姐儿,她嫁过来多好啊,就过来这么一趟,我算是看出来了,亲家偏心小儿子小孙子,要是娶了芬姐儿,她定是站在你这边的。”

叶大嫂强行把胳膊从她手里抽出来,一句话都没说,转身就走了。

赵舅母一拍大腿,叫了好几声都不见她回头,只得骂道:“这什么人啊,我难道不是为她着想?”

她往外走的时候又冲着赵芬发脾气,“之前叫你多在你大姑面前讨巧卖乖,你是一点都没放在心上。”

赵芬低着头听她训斥,她知道只有让她娘骂痛快了才会停下来。

另一边叶大嫂气鼓鼓地回家,喝了一杯水才把怒气压下去,“我大嫂真是越来越不成样子了。”

叶老太听到她的话后叹一口气,“还好你大侄子是亲家公母养大的,是个本分人。”

赵家老两口自从知道儿子儿媳的德性后,就把大孙子抱过来抚养,好歹没让他被养歪。

叶大嫂想到诚恳老实的大侄子终于消了点气,她看见叶老太在拔鸡毛,便撸撸袖子问道:“娘您这是要做什么?”

“宝哥儿晚上想吃面条,正好家里养的公鸡也不长肉了,杀了炖汤挺好,咱们晚上吃鸡汤面。”

叶老太把手里的活交给叶大嫂,站起身捶捶腰,又说:“我去地窖里拿一个冬瓜过来。”

冬瓜不管做汤还是炒菜都好吃,而且能够在地窖里储存三四个月。

叶老太挎着菜篮走到地窖口,用木棍支起窖门,等里面有空气流通之后,才顺着梯子爬下去,就着窖口透过来的光,她的视线从摆放整齐的白菜萝卜身上一一划过,最后停在了青绿色的冬瓜上。

方圆型的冬瓜足足有十几个,表皮都附着淡淡的白霜。

她挑了个中等大小的冬瓜放进菜篮里,想了想,又拿了一颗白菜和两根胡萝卜,这才离开。

此时叶大嫂已经把鸡给剁好了,叶二嫂和叶母正在灶间里烧水揉面。

焯过水的鸡下锅开煮,在锅里依次放入切成小块的冬瓜胡萝卜片和晒干的菌菇,紧接着就可以下面条了,等到出锅之前再把白菜放进去烫一下,只需要洒一点盐,一锅香浓美味的鸡汤面就做好了。

面条用的不是细白面,而是连皮带粒一起磨的小麦面粉,颜色偏土,带着十分浓重的麦香气。

一人一大碗面条,每个人都没工夫说话,一个个吃得额角带汗。

几个孩子的碗里还额外放有一个鸡蛋,叶瑜夹起一根足有小拇指那么粗的面条放进嘴里,全麦的面条口感劲道,不易碎断不易粘糊。

冬瓜自身味道一般,但只要在汤里煮上一会,就会吸收鸡汤的鲜美,在嘴里稍微嚼两下就化成一道暖流从喉咙流入胃里。

而胡萝卜口感偏硬,更是十分解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