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过了多久,叶母端着碗筷走进来,招呼道:“行了,收拾一下东西吧,天都暗了,先吃饭。”
“好诶,吃饭了!”
叶河积极地帮叶瑜把书放进书囊,然后拉着他们跑出去洗手,再回来的时候,炕桌已经被展开,上面各种食物正散发着香气。
一盘竹笋炒腊肉,一盘冬瓜肉沫(家里存的冬瓜太多,最近他们家天天在吃冬瓜),还有一盘小葱拌豆腐,都是大盘的,足够家里人吃。
至于主食,则是高粱米和白米混合的米饭。
叶瑜认为那道竹笋炒腊肉和小葱拌豆腐都是很好吃的,前者味道醇香,肥瘦相间,笋片一点都不老,吃起来脆生生的,咽下去之后唇齿生香;后者十分清爽,嫩嫩的豆腐和翠绿的小葱搭配在一起,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满足。
冬瓜肉沫则是叶敬最喜欢的菜,用勺子挖一勺跟米饭一起拌匀,细碎的肉沫把米饭都染得微黄,嗷呜一口连冬瓜带米肉一起放进嘴里,只要一会的功夫,他就能把一碗饭吃光,家里的冬瓜大多是他消耗完的。
叶老太吃饭的时候说:“竹笋和竹菇我都先收起来了,明儿给你们做汤喝。”
其实这两样食材最适合涮火锅吃,尤其是竹菇,只要稍微一烫就很美味了,吃的就是一个原汁原味。
作者有话说:
三字经的释意来自于百度百科。
第47章 老鸭锅
叶瑜实在想念火锅的味道, 所以第二天刚从私塾回来,就跟在叶老太身后进进出出,把两个地窖全都看过一遍, 总算凑齐了该有的材料。
既然没有川味麻辣火锅吃, 那菌汤锅或者老鸭火锅也很好呀。
让他没想到的是, 如今竟然已经有火锅了,只不过还被称为锅子或者暖炉,只需要在桌上放个装有木炭的炉子,炉上再架一个汤锅, 随着汤锅咕嘟咕嘟冒泡,就可以在里面涮各种食材吃。
叶老太得知他想吃锅子,便从棚子里抓了一只鸭子宰杀掉。
她洗干净掏空内脏后将鸭肉切成小块,焯水备用,锅不用洗, 可以直接倒猪油, 然后放进姜片和各种香料进行煸香,一直到油变色的时候就把鸭肉倒进去翻炒。
酱红的鸭肉在锅里加水开焖,小火慢炖半个时辰, 在叶老太掀开锅盖的一瞬间, 叶瑜抽抽鼻子, 空气里弥漫着又咸又香的味道,这让他的肚子不由得发出一阵鸣叫。
叶老太看他一眼,笑道:“看把咱们宝哥儿馋的。”
叶二嫂接话,“别说是宝哥儿,就连我闻到这味都想流口水, 真香啊。”
叶瑜嘿嘿一笑, 把手背到身后, “还不是因为奶奶你做饭好吃。”
她们刚把鸭肉连汤带水一起倒进架在火炉上的铜制汤锅里,叶母就端着几个木盆进来了,里面是各种洗净切块的素菜,包括冬瓜片,嫩豆腐,竹笋,竹菇和竹荪等。
叶家人围在炕桌旁边涮锅子边聊天。
汤锅里微微飘着几个辣椒,叶瑜夹起一块竹荪放进嘴里,原本不起眼的它吸满汤汁变得脆爽,咬开的时候又有鲜香在嘴里迸发。
竹荪通常一碰就碎,但晒干之后就能保存很久,只要注意不压着它,一直到下次再拿出来都是好的。
伴随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吃一口热气腾腾的锅子实在是件再惬意不过的事了。
叶老二吸溜一口粉条,跟他爹商量道:“爹,咱们家不如请人打一口井,日后吃水就不用去河边打了。”
他们家曾经请人看过,院子底下是有地下水的,打一口井却是绰绰有余。
叶老头却没同意,“何必要打井,咱村离柳河不过几步路的脚程,废那钱作甚。”
可叶瑜也挺想在院子里打个井的,一来井水总比河水干净,就算他们家取水时特意往上游走了走,但是也没到河的尽头,河水不可避免混杂了些不该有的,必须烧开才能喝。
二来听长辈们说,他们这儿有一段日子闹过旱灾,河都干涸了,如果日后再出现这样的事情,有一口井总会好一些。
三来就是夏天快到了,井里温度会比其他地方凉快得多,要是有些没吃完的食物可以用篮子吊在井里,多少有些保鲜的功效,再加上井水凉沁沁的,很好做夏日里常吃的冷淘。
这一二三点一列出来,叶瑜就说服了他爷爷,直接拍板,让叶老二回头去找个打井师傅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