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村民们聊起毛衣毛裤,叶家三兄弟不由得对视一眼,他们家没出现在村民的话头里是件好事,至于外面就让褚将军顶着吧,毕竟他们家无权无势,在富贵人家看来一只手指头就能碾死。
聊天也不耽误干活,在村里人的努力下,很快就铲出一条小道来,这条小道连接着村里每一户人家,这样既方便自己出门,又造福了邻居。
叶父回家之后喝上一晚热气腾腾的红枣姜茶,再揉搓一下红肿发僵的手,涂上专门的油膏,铲完雪要是不注意,手上容易生冻疮,这病不好治,一旦得了每年冬天都很容易复发。
满手油膏的他闲话道:“外头可冷了,跟以前过年的时候差不多,可是如今不过才十月份!”
“最近的天气好生奇怪,南边下暴雨,还有虫灾,咱们这下了这么长时间的雪。”
叶老太这话让叶瑜心里一动,突然有了种不详的预感。
然而还没等他想起这预感的来历,他的思绪就被着急忙慌跑进来的叶河给打断了。
“奶,咱家鸡鸭被冻得不行,你赶紧去瞧瞧。”
“哟,”叶老太一拍大腿,“你不说我都忘了咱家的牲畜了。”
说完她连忙下炕,连伞都没拿,急匆匆地就往后院赶。
叶瑜过去一看,果然像叶河说的那样,鸡鸭都在窝棚里挤成一团瑟瑟发抖,然而这其中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家里唯一一只公鸡大红,它正精神奕奕地站在草垫上,暗红色的羽毛显得神骏极了。
叶老太挨个看过,颇有些庆幸地说:“还好今年加固窝棚的时候在外头多了糊了一层泥,再加上蒲草,多少能挡风挡雪。”
幸好当初挖井的土没扔,留下来加固了窝棚。
叶父想了想,提议道:“要不只留下公鸡和公鸭,母的挑强壮的留下一两只,剩下的都给宰了,等明年天气暖和起来再重新养。”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因此叶老太很快就同意了。
她看着精神的大红,笑着说:“咱们家公鸡还是得看大红,它竟一点都不怕冷。”
“也不看看大红是谁养的!”叶敬十分自豪地挺起胸膛。
这话引得叶老太揉揉他的头,“是,多亏了咱们敬哥儿养鸡养得好。”
十几只鸡鸭全都被宰了,那景象十分壮观,内脏被掏出来之后又经过清洗,叶瑜瞧着,这段时间他们家桌上估计少不了酸辣鸡鸭杂这道菜了。
鸡鸭肉则是被放在院子里冻得梆硬,然后由叶老太收进了大缸里,要吃的时候只需要把大缸的盖子掀开就能取出来。
至于剩下的一公三母共八只鸡鸭则是养进了柴房,因为柴房里也有炕道,烧起来的温度并不低,而那四只羊也被他们给挪了进去,这样一来宽广的柴房顿时就变得局促起来。
叶父见此特地跟老两口商量道:“明年咱们再盖几间房子,多起个火炉,都要铺上炕道。”
叶老太没说话,反而是叶老头点头应了一声,“成,等闲了咱们就盖,你们这几天都多注意着点地窖,别叫雪把地窖门给压塌了。”
“是该如此。”他们纷纷应声。
忙完了牲畜的事,叶家重回安静,大人们各自忙碌着,几个孩子则是白天在家里看看书,晚上捡捡豆子。
村子里也没人串门,都搁家里猫冬呢,连豆腐都没人做,这么大的雪去哪儿卖豆腐啊,说不准直接迷失在了路上,人都没了还要卖豆腐的钱做甚。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柴房的温度够高,鸡鸭甚至又下了几个蛋,个头都不小,摸着热乎乎的,和着面糊一起做成的鸡蛋饼也很美味,上面撒着萝卜丁和苞米粒,口感润滑细腻,一人一张刚好吃饱。
在下雪的这段日子里,叶家人全都安稳的待在家里,而叶瑜无聊之下,把手头的书几乎全部翻看了一遍,就算如此他依旧是意犹未尽,又看了一遍空间里各式各样的书籍,从里面找出许多能用的点子,比如造纸和水泥。
尤其是前者,他更想制作的是厕纸,现在他们家如厕用的是干净柔软的树叶,叶瑜不管怎么样都不习惯。
第55章 积雪
叶瑜在屋里百无聊赖地翻过一页书, 这本叫做《岐山游记》的书是当初谢叔送给他的临别赠礼之一,算是一本较为详细的地理总志,他从头到尾看过一遍, 便大致明白了这个朝代的地理情况。
跟历史上的宋朝有点像, 只不过当今皇帝并不姓赵而已, 但却是同样的重文轻武,而且疆域极为相似,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能跟叶瑜脑海里的记忆对上。
正当他想继续往后看的时候,突然听见开门的声音, 过了一会就看见叶父匆匆走进来穿上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