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那一个月一贯钱的兵饷吗?
厢军是地方军,吃不到国家的财政,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厢军饷钱都是走地方财政核发,穷的地方可能才给个两百、三百文。
洪州比较富庶,才能给到一贯钱。
至于为什么吃地方财政,这也是朝廷的打算。
国家的钱养精锐禁军,不养地方军,这样贫弊的地方就拉不出部队,自然也就没有能力造反了。
王钧在反叛之前是什么身份?
他是益州的团练使!
就是因为当地拖欠粮饷,他手下的兵闹暴乱,也给王钧来了次黄袍加身,大家共推王钧做了首领。
那没什么好说的了,打下城池,开元建国吧。
可一贯钱才多少,对洪州人来说,他们还真看不上。
一个月哪怕赚五百文也够家里吃喝花销了,何必为了多赚五百文把脑袋别腰上。
有道是好男不当兵嘛。
老百姓不应招,胡显也没有办法,他倒是想找骆永胜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饷银抬高点,但犹豫良久还是没好开口。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虽说人骆永胜有钱,但一己之力养上千的军队也不容易。
就按一贯的月钱来算,吃喝拉撒、兵器铠甲都算上,一年下来也要三五万贯了。
再抬高点,可就把人骆永胜的血吸干了。
“堂尊勿忧,不若召集全城的富商合力出钱。”
同判卢彦给胡显出了主意,却惹得后者摇头。
“那些商人个个吝啬的很,想让他们掏腰包怕是不容易。”
“掏钱是困难些,但是他们有人啊。”
卢彦的话让胡显眼前一亮:“堂尊您想,这些商人个个家里都有着几十个家丁下人,如果愿意出钱那便是最好,不愿意出钱的,就拿家丁下人来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