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的可是杀千刀、诛九族的大祸事,不让他们心安,他们就是一盘散沙,与朝廷甫一接触便会顿作鸟兽散,这不行。
三齐王号称兵仙,垓下设下十面埋伏,几十万大军困不住霸王及其随从数百,被其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虽说也算逼死了项羽,但终归说出来也不光彩。
一夫拼命万夫莫敌,何况是霸王这样的盖世英雄,他拼了命,几十万大军都拦不住,那倒是奇怪了,几十万大军没有敢拼命的勇士吗?
若是有,霸王能斩十人,可斩百人乎?可斩千人乎?当霸王斩到第十个人的时候,一百个人、一千个人就怕了,就退了。
军神李靖,一生功绩累硕,可书十卷,但就这么一位军神,却大谈特谈他的十三抽杀法,用无数士兵的鲜血尸骸成就他自己的丰功伟业,一将功成万骨枯,骆某一家之言侯叔且听,若我手下的将军敢说这种话下这种令,打仗前,我先拿他脑袋祭旗!”
所谓的十三抽杀法,即当部队打了败仗、士气低落的时候,将败兵集合起来,让大家伙抽签,十只签中有三只死签,谁抽到了死签就杀谁。
斩首、捅刺、攒射,皆为虐杀手段。
用这种手段来提振士气,豢养士兵心中暴戾的兽性,继而趁势起,反攻敌军,故逢战必捷。
《卫公兵书》开篇就是这一句‘古之善为将者,必能十卒而杀其三,次者十杀其一。三者,威振於敌国;一者,令行於三军’。
这句话前半段的意思好理解,那就是我十杀三,所以我是能将,你们快来捧我,说我厉害。
后面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我杀一个,能号令三军,我杀三个,则连敌人都害怕。
那家伙是得害怕,只见过打仗杀敌军俘虏的,谁见过没事杀自己人玩的。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亦或者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打了败仗总结经验,下次再打回去便是,他倒好,打了败仗自己不担责任,先挑出一群才从战场上退下来的袍泽,将其残忍的虐杀,胜仗是打了不少,孽也造了不少吧。”
如果说名将靠虐杀无辜士兵这种方式来打胜仗,那水平真的不过如此。
“当然,若是功利些,只图胜利,我倒是挺需要李靖的方法。”骆永胜笑笑:“谁让一将功成万骨枯这话说的有道理,何况咱们要造反,何必吝啬他人生命。
不过万事看本质,十三抽杀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自己手下的兵悍不畏死,从而做到以一敌十乃至以一敌百。
那何不干脆就练出一支悍不畏死的强军呢,这不就省却了这一残暴不仁的步骤吗。”
说的倒是容易。
侯秉忠腹诽,我要是能练出这种兵,何必请教于你。
“人之所以怕死,是因为人吃五谷杂粮,当然怕死,而李靖将兵,吃的也是五谷杂粮,却因为十三抽杀法的存在突然就变得不怕死了。
三千人敢深入草原,喋血突厥王庭,打的数万突厥军只顾亡命奔逃而不敢当,难不成李靖的兵吃了神丹妙药,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不仅吃五谷杂粮,还需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