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大楚武将的军校生涯(完)

这份温暖始于心。

“所以,他们现在做到绝对的服从了吗?”

严真已不知道该如何来表现自己的惊叹,他只能点头。

“学生布置下了课业,六个班谁先全员完成孙子兵法的背诵,就授予哪个班一枚纪念班徽,结果呢,三班五十三个人,六天的时间,全部都能把孙子兵法背下来,学生坦言,即使是一个状元恐怕都做不到。

在这件事情,学生从没有定过什么死目标,更没有说过惩罚措施,可他们全部都在做,即使有一两个偷懒,也很快会在集体的督促下完成任务。

没有人愿意被集体所孤立乃至脱离这个集体,他们开始以集体的意志来主导自己的行为。”

军校发生的一切,已经用事实践证了骆永胜在之前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且是完全正确的。

人,离不开群体。

骆成武能离开吗,他离不开。

如果骆成武真的能够离开的话,他就不会跑那剩下的五圈,就不会不自然的在脑子里为他所在的班级想一个集体的代号,更加不会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在各项团体比赛中如此踊跃的积极表现。

将每一件事都串联在一起,可以清晰的看到骆成武的改变。

这种改变是良性的,无论是对骆永胜来说还是对这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但这种改变对骆成武以及如骆成武一般的人来说是好事吗?

站在旁观者的眼中,他们变得积极、阳光、向上,似乎充满了正能量,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那在融入团体中被自行泯灭掉的人性呢?

军校的改造是骆永胜下的一盘大棋,他要将这个国家的军人变成国家希望的军人。

三个忠诚要深刻植入。

当国家变得越加强盛之后,军校会越开越多,将来的大楚,不仅仅是将官,下沉到士兵都将会接受到这种环境的改变。

继而全部变得忠诚、勇敢、无畏、无私、热血和甘于奉献。

至于骆永胜或者大楚这个国家做的事,就是不停烘托集体的氛围,使其所包含的所有人都变得狂热乃至失去正常的思维逻辑。